弘扬“三种”精神,绘就发展画卷①宿迁宿豫:收获的喜悦洋溢在百姓幸福的脸庞
2025-09-26 15:39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9月26日宿迁讯 人间最美是金秋,最美秋色是丰收!

连日来,行走在宿迁市宿豫区的乡野间,一幅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映入眼帘。水稻翻金浪、石榴挂红灯,捧一捧芡实的饱满、摘一枚猕猴桃的香甜,再俯身采藕、抬手折莲,满心都是沉甸甸的喜悦。

今年以来,宿迁市宿豫区经济社会事业持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广大干群团结奋斗、奔向美好生活,百姓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前不久,中共宿豫区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成功召开,全会动员全区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真抓实干落实在行动上,大力弘扬宿北大战的牺牲奉献精神、焦裕禄同志的先进榜样精神、“旱改水”的攻坚克难精神,“三种”精神激励宿豫人的艰苦奋斗,激励宿豫人的奋勇争先。

走进宿豫田野,沉甸甸的稻穗随风起伏,连空气里都飘着粮食的清香。眼下,宿豫秋粮作物长势喜人,水稻颗粒日渐饱满,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今年宿豫区秋粮(油)累计48.03万亩,其中水稻45.5万亩。当前水稻、玉米等作物长势良好,苗情总体好于预期,秋粮丰收基础扎实。

在曹集乡双河里石榴园苹果种植基地,金灿灿的苹果挂满枝头,果农们穿梭在林间小心翼翼地采摘,指尖轻拧、整齐入筐,丰收的气息在果园里四处弥漫。这片丰收的果园,位于因六塘河与民便河交汇而得名的双河里社区。这里既保留“推窗见水、开门见绿”的田园本色,又享有“10分钟进城”的交通便利。近年来,双河里社区精耕“水”生态、细作“富”文章,打造“花果飘香”的生态宜居家园,苹果产业的兴旺正是社区发展成果的生动缩影。

在新庄镇振友社区的莲藕田,藕农们穿着防水衣踏进藕田,一手握着高压水枪冲开淤泥,一手顺着荷梗往泥里探,仔细地摸索着找到莲藕的瞬间,藕农们轻轻一拽,一根根胖嘟嘟的白嫩莲藕,就从“泥潭”里露出了脸。新庄镇振友社区主要种植鄂莲6号、鄂莲7号、鄂莲11号等莲藕品种,莲藕品质优,富含多种矿物质,新鲜采摘上来的莲藕又脆又嫩。每亩效益6000元左右,同时推广藕虾套养技术,助力增收。

在关庙猕猴桃采摘园里,一株株果树长得郁郁葱葱,翠绿的枝叶层层叠叠。一个个猕猴桃鲜果挂满了藤蔓长势喜人。目前,关庙镇猕猴桃总种植面积近3000亩,有22个猕猴桃产业家庭农场,主要种植着软枣、东红、阳光金果等高端品种的猕猴桃。近年来,关庙镇积极探索“公司+大户”“合作社+大户+农户”的富民产业模式,带动大户和农户参与猕猴桃种植,实现了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关庙镇猕猴桃每亩收入1.5万元以上,带动当地6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4000元以上。

在仰化镇芡实种植基地,也迎来了热闹的采收季。采收的工人们穿着皮衣,手里握着特制的木刀,在塘间穿梭忙碌,对准芡实果熟练收割,再顺手把饱满的果子采进袋子里……

仰化镇充分发挥优质水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芡实产业,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每亩地产芡实米300斤左右,每亩效益9000元左右。不仅带动了当地1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更让乡村经济焕发出新的活力,小小芡实成了村民的“致富果”。

缤纷的秋日景色,就藏在这丰收的喜悦里,收获的喜悦洋溢在百姓幸福的脸庞上。(钱进 汪文)

标签:
责编:薛惠芹,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