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8日宿迁讯 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镇一村”工作启动以来,沭阳县十字街道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锚定“示范带动、全民参与、长效保持”工作思路,在蚕种场社区打造特色示范样板,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参与齐心干,已完成“水杉花道”“红砖花墙”“田园竹篱”等一批特色场景建设,实现庄台净、河塘清、道路洁、村貌新的整治成效,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家门口的变化”。
从“关键少数”到“全民参与”:凝聚整治合力
“环境好了,住得才舒心!”这是蚕种场社区居民对整治工作的普遍感受。街道坚持“发动群众先发动党员干部”,建立街道干部包社区、村组干部包庄台、党员能人包农户的“三包机制”,从村组干部、党员能人的“门前屋后”做起,清理杂物、规整院落,以“自家干净”带动“邻里看齐”。通过社区广播、村民代表大会、入户走访等“接地气”的宣传方式,让“整治为了大家、整治依靠大家”的理念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群众主动加入清扫队伍,形成“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

从“全面清理”到“特色提升”:擦亮乡村底色
聚焦“干净整洁”基础要求,街道以“无死角、全覆盖”为标准,对蚕种场社区庄台、沟渠、道路、田间开展“拉网式”清理,实现庄台无草堆残垣、沟渠无漂浮杂草、道路无垃圾杂物、田间无废弃农膜的“四无”目标,让“河畅、水清、岸绿”成为常态。在此基础上,立足社区“庄台集中、水杉成行”的自然禀赋,打造一批“记得住乡愁”的特色场景:沿主干道打造“水杉花道”,水杉林下点缀时令花卉;在场部小区道路节点用红砖砌筑花墙,形成“一步一景”的微景观;清理公共空间后围设竹篱,让菜园、花园与道路自然衔接;同步加强公厕日常管护,确保“干净无异味”,细节处彰显乡村韵味。
从“集中整治”到“常态长效”:巩固整治成果
针对当前群众参与深度、整治细节标准等提升空间,街道正探索建立“长效管护+群众激励”双机制:一方面推行“干净卫生积分制”,为农户建立积分档案,根据家庭卫生、公共区域参与度等情况累计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用“小积分”撬动“大参与”;另一方面划分环境管护网格,由运维人员定期巡查维护,确保“整治成果不反弹”。同时,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通过党员责任区、议事会等载体,及时劝阻乱堆乱放等行为,让“公共空间姓公”成为共识。
下一步,十字街道将持续聚焦群众需求,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民心工程”来抓,既抓“面子”的特色化提升,更抓“里子”的常态化保持,让干净整洁成为习惯、让特色场景留住乡愁,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