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3日宿迁讯 连日来,宿豫大地上文化之风劲吹,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文化惠民活动如繁花盛开,浸润民心、传承文脉,在运河东岸勾勒出非遗传承新图景。
鼓板声声唤峥嵘 银发乡音映初心
在宿豫区来龙镇保安社区长廊内,微风轻拂,廊下早已坐满头发花白、静静等待的老人。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宿豫区“传承地方戏曲 赓续历史文脉”非遗大鼓巡演活动在来龙镇启动。

苏北大鼓传承人葛修彬轻击鼓板,“咚!咚!”两声清脆的鼓点落下,他开口便是那段《运河边上的烽火》,讲述的是当年苏北地区人民扛起锄头保卫家乡的故事。“李家大爷送军粮,王家婶子缝衣裳……”熟悉的方言带着岁月的韵味,宛如一把钥匙,开启了老人们记忆的闸门。葛老师的唱腔里,既有战火纷飞的激昂,也有迎来胜利的哽咽;老人们的眼神里,既有回忆的波澜,更有对如今幸福生活的感悟。
此次文化惠民演出,既弘扬了传统戏曲文化,更让峥嵘岁月的记忆与爱国情怀深植百姓心间,正如廊边的垂柳扎根深厚,非遗与爱国情怀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稚手匠心传薪火 传统文化润新苗
当银发群体沉醉乡音时,青少年的巧手正为非遗传承注入别样的青春活力。
在宿豫区关庙镇林河村的剪纸活动现场,志愿者正在认真讲解宿豫区非遗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基本技法和文化内容。随后,孩子们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拿起彩纸和剪刀,认真地折叠、剪裁,随着纸屑的飘落,一张张精美的剪纸映入眼帘。当作品展开,孩子们高举剪纸相视而笑,自豪感在心间绽放。“原来剪纸这么神奇!”童言稚语中,非遗种子悄然扎根心田。

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走近非遗、了解非遗,不仅感受到了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更在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的种子,为非遗传承注入了青春活力。
古艺新颜焕生机 创意交融续华章
非遗传承更需与时俱进。在宿豫区陆集街道陆集社区内,“‘漆’彩童心 ‘扇’染夏色”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非遗技艺,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孩子们以漆为笔、以扇为纸,将绚丽色彩与童真想象交融。色彩流动中,素白团扇化作斑斓画卷。这种传统工艺与童心创意的碰撞,让孩子们在绘制漆扇过程中体验到了制作的乐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从保安社区鼓板声中的银发凝望,到林河村剪纸刀下的童趣迸发,再到陆集社区漆彩间的创意流淌……宿豫以非遗为桥,串起千年文化记忆与传承。这些活动如运河活水,既浸润着峥嵘岁月的家国情怀,更浇灌出文化自信的长青之树。随着更多惠民活动深入基层,宿豫的文化根系必将愈发深广,滋养这片土地绽放永恒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