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区关庙镇和平村:下足党建“绣花功”,提升治理“精细度”
2025-08-22 18:26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8月22日宿迁讯 盛夏时节,漫步在宿豫区关庙镇和平村仁和新型社区,所到之处无不舒展着宜居宜业的美好画卷:共享菜园里绿意盎然,互助食堂工作人员刘桂平正在采摘新鲜蔬菜;党群服务中心里书声琅琅,爱心暑托班的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经典;百米外的万奥科技车间里机器轰鸣,奏响了家门口就业的致富曲……一幅“住有宜居、老有颐养、幼有善育、劳有厚得”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践中徐徐铺展。

党建引领,擦亮宜居底色

“宁走十里路,不过袁王荡”,这是周边老百姓对和平村的旧时印象。近年来,村党委聚焦人居环境“脏、乱、差”痛点,精准发力环境整治,建立“1+3+X”物业服务模式,由生态优居岗牵头负责,党员中心户、网格员、保洁员相互配合,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凝聚环境整治合力。

村党委创新“三管三评”环卫机制,推行积分制民主管理,为表现优秀家庭颁发“流动红旗”,激发23个村民小组争先创优热情,有效提升了垃圾清运效率及文明户评比参与率。同时,鼓励村民打造小菜园,种植辣椒、茄子、黄瓜等时令蔬菜,不仅保障了互助食堂的新鲜供给,富余蔬菜还能出售增收。

在村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村党委积极争取省级人居环境专项资金,扎实推进雨污管网铺设、太阳能路灯及监控安装、仁和新型社区生态河道打造等工程,村庄基础设施和风貌大幅改善,“水清岸绿、路畅灯明、家园整洁”的宜居环境正成为现实。

互助关爱,织密服务网络

爱心理发室里王克进师傅正为老人修剪银发,慈善超市货架上物品摆放有序,项目管理部墙上张贴着最新的服务明细……面对村内540名常住老人、460名民政服务对象的养老需求,在市、区民政局的指导支持下,村党委于2024年10月领办成立了“为民济困互助会”,并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顿顿有热饭,生病有家医,邻里有陪伴,休闲有去处”的基层养老服务“四有”新路径。

该项目创新推行“1447”模式,即培育一个社会组织,建立四项制度、整合四类资源,提供康复理疗、助餐服务、爱心理发等七类场景化服务,扎实推进减贫济困和良性自治。链接市级资源,投入10万元开展“和平守望-村民互助”公益创投项目,持续赋能“为老为小为残为困”关怀服务。从送餐上门到打扫卫生,从代买药品到情感陪护,互助服务融入村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截至目前,累计开展志愿服务400余次,服务就餐5000余人次、理发服务200余人次。

民主协商,推进共治共享

村党委注重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和党员先锋作用,搭建党群议事平台,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事有人办”。定期召开党群议事会,邀请驻村干部、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参与,围绕土地流转、邻里纠纷、公共设施维护等热点问题共商共议。推行“群众需求清单、资源整合清单、责任落实清单”“三张清单”工作法,通过“村民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形成“需求-资源-落实”闭环管理。

针对群众反映的村部广场缺少娱乐设施问题,村党委通过议事平台迅速响应,就娱乐设施的选址、设计、资金等细节深入讨论,最终确定在广场空地新增儿童娱乐设施和健身器材,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产业兴村,筑牢共富根基

走进万奥科技1000平方米车间,5台注塑机高速运转,彭青树老人正熟练地包装酒吧灯,袁维锁老两口在流水线前检验产品质量,月工资3000余元。为帮助留守村民增收,村集体领办成立万奥科技公司,主营灭蚊灯、相片框等外贸产品,吸纳辖区留守妇女、高龄、患病等50余名村民就业,人均年增收4万元。村民张凤红感慨:“家门口上班,月入四五千,还能顾家种地,既方便又稳定。”村党委书记李晶晶表示,该项目预计2025年产值200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收益将用于支持互助食堂运营、基础设施维修,形成集体增收、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

面对老村部、旧校舍等沉睡资产,村党委瞄准产业需求,积极招引项目、建设厂房,通过村级自建、村企联建的方式,先后盘活闲置房产4000余平方米,招引电子元件、服装加工、纺织配件等企业入驻,签订“租金保底+利润分成”阶梯式分成协议,在增加村集体利润的同时,为120余名村民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实现资产增值与群众就业双赢。

从小菜园里的生机勃勃,到互助食堂里的饭菜飘香;从万奥科技车间里的机器欢鸣,到党群议事会里的坦诚交流,和平村党委以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通过“环境整治、互助服务、党群议事、产业兴村”四项举措,成功激活了乡村治理内生动力,实现了组织强、民生暖、产业兴、治理优的和美蝶变,为新时代农村基层治理提供了生动实践。(张硕)

标签:
责编:薛惠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