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龙镇白鹿湖社区:“小账本”撬动基层治理“大民生”
2025-07-11 09:5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7月11日宿迁讯 早上七点左右,当大多数村民还在悠闲地吃着早饭,宿豫区来龙镇白鹿湖社区村干部汪德生就已经在田间地头组织工程机械挖渠开沟,给稻田秧苗灌溉,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持续不断地连晴高温给白鹿湖社区工作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小区环境整治已经上马,特困群体集中排查工作正在进行,留守儿童托管、老年人体检、用气用电安全、防溺水……在来龙镇白鹿社区干部的手上,都有一本特殊的“民情账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的不是数字,而是群众的“急难愁盼”。

修渠引水解民忧

白鹿湖社区位于来龙镇最西部,境内地势较高,又遇到宿连航道施工,再加上近段时间罕见的连晴高温天气,造成村里部分农田灌溉用水一度紧张。为解决农田灌溉缺水问题,社区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商议解决办法,研究出了“开挖沟渠,分段补水”的灌溉方案,并提级上报,由网格长牵头与条线人员现场勘查,并协调专业团队现场施工,以解群众燃眉之急。

“以前沟渠淤堵得厉害,农忙时天还没亮就得赶来抢水,急得直上火。现在沟渠修好了,水流顺畅,再也不用为灌溉的事儿发愁了!”谈及村里沟渠的变化,村民老吴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基层的一些矛盾纠纷看似鸡毛蒜皮,可一旦处理不好,不但影响和谐稳定,还牵扯基层党委、政府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这也考验着我们社区干部的能力和水平。”白鹿湖社区党委书记王在谈到社区工作时说道。

田埂问计破困局

“小田变大田”政策推行时,白鹿湖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尚子焜遇上了难题。村民围着田埂七嘴八舌:“地界不清分?”“老人不会签字怎么办?”工作刚开展,村里有各种不同的声音,导致工作一度受阻。

尚子焜静下心来琢磨,“终归是村民们对政策吃得不透,我们把政策讲清楚,多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就有可能获得他们的理解。”于是他先自己摸底,走田埂、进农户,走遍每块地头,把各家难处记满小本子。

后来,他顶着炎热的天气带着党员组成“宣讲队”,用方言土话解读政策。遇到边界纠纷,就翻出原始的台账现场核对,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实地测量,确保每块田地的边界准确无误。同时,他还组织村民代表进行协商,共同商讨分配方案,确保公平公正;老人行动不便,他直接上门办手续,全村33个小组在他的帮助下顺利完成田地调换。

老百姓的烦心事有人理、群众的心里话有地儿说,社区工作一头连着老百姓,一头连着基层党组织。“基础的工作多了些‘泥土味’,能够及时了解群众所需、所盼、所想,把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白鹿湖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尚子焜颇有感触。

暑期托管暖民心

7月的盛夏,走进白鹿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爱心暑托班,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他们在社区工作者的引领下,沉浸在传统文化的海洋中,体验着剪纸的魅力、绘画的色彩、书法的韵味,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收获了身心的健康。“能和朋友们一起度过这么多快乐时光,每天都能学到新知识,我超级开心!”即将步入五年级的张浩泽同学难掩兴奋之情。

除了常规的作业辅导、剪纸、绘画、书法等课程外,白鹿湖社区还积极联动共建单位和爱心企业,邀请交警、退休教师、驻村律师为孩子们带来“护”成长计划、防溺水宣传、国防教育、法治小课堂等特色课程。

为了确保暑托班服务精准对接家长与孩子的需求,社区在暑期前便通过“云网格”村民群、入户走访等多种方式,深入摸排,不断优化课程设置与安排。“我们坚持开放包容的原则,对辖区孩子们不设限,而且全程免费,主要是想解决家长们暑期看护难的问题。”社区文明实践站负责人尹丽表示,社区拿出最大的会议室作为教室,窗明几净,桌椅整齐排列,崭新的书籍、文具等教学资料整齐摆放,吸引着众多孩子们的到来。

点滴服务见担当

“小姜,你看,我医保卡都快过期了,我这年龄大没办法往镇上去了,我实在没辙了。”面对情绪激动的闻大爷,姜利掏出记录本仔细标注出来:“社区帮你办理,办好我给你送上门去。”在社区干部姜利看来,民政劳保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都是关乎群众利益的身边事,正是这种坚持,换来了村民的信任。

“哪家有准备高考的孩子,哪家有年迈的老人,谁家有人享受低保,我们小本子上都记得一清二楚。如今再结合平时走访,能把更多群众的冷暖记心上。”谈起社区特殊群体,白鹿湖社区便民服务岗负责人姜利如数家珍,目前已结合现场处置完成网格事件46次,群众小事21件、“急难愁盼”要事5件,闭环清账41件……

从最初记录邻里纠纷的“鸡毛蒜皮”,到如今整合土地流转、沟渠疏通等“民生大事”,他们的笔记不仅记录着村民的诉求和调解结果,更见证了白鹿湖社区的发展变迁。

翻看这些卷边的民情本,有的字迹潦草却事无巨细,有的贴着处理前后的对比照片。这不是普通的记事本,而是社区干部们的“行军图”、老百姓的“信任簿”。白鹿湖社区用最土的办法啃最硬的骨头——干部多跑腿、群众少皱眉,小本子上的“问题清单”正变成幸福生活的“满意答卷”。(张其)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