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豫:高标准农田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3-19 1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3月19日宿迁讯 农田质量是粮食安全的根基。近年来,宿豫区坚定不移地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以承包地细碎化整治为重要抓手,深化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推动农田向“优质、集中、连片”的方向转变。

统筹规划 夯实建设根基

宿豫区以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为目标,开展的承包地细碎化整治探索成为进一步推动土地流转,促进农村生产力解放的创新举措。在新庄镇时济泉村的一处农田里,绿油油的小麦茁壮成长,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种植大户徐军正仔细查看小麦的长势。

徐军说:“我种地有八年了,以前种了50亩,是零散地块,不管是耕种还是打药,都很繁琐,包括排水、灌水都不方便。把地整在一起后,种起来方便多了。我目前种了470多亩地,可以大片连片生产作业,大型机械都好用,四天前,才用无人植保机打过药,四个小时就打完了。跟以前相比,各方面都省,机耕费、农药采购费都要便宜了,每亩地效益提高了200元。”

承包地细碎化整治工作开展以来,时济泉村积极作为,深入农户家中耐心讲解政策,将承包地细碎化整治带来的土地流转增收、生产便利等好处清晰地传达给每一位村民,赢得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与全力支持,使得该项工作得以顺利高效推进。通过承包地细碎化整治,实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让田野更美丽。

推进农业现代化,从而初步出现让涉农主体、村集体、小农户等各得其所,有利于农田保护和粮食生产的多赢局面。

全力推进 构筑粮食安全底线

“粮田”变“良田”,高质量推进建设是关键。宿豫区通过不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满足农业生产需求。

仰化镇建设高标准农田2.2万亩,其中新建0.4万亩,改造提升1.8万亩,预期改善灌溉面积2.2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49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81万公斤。

仰化镇农村工作办公室负责人董佳锋说:“仰化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后,会进一步改善项目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粮食产量,保障了农民在生产生活中出行的方便和供排水的方便。”

与此同时,宿豫区抓好粮食生产,以绿色高质高效丰产片建设为引领抓好粮食生产,全程做好田间管理等工作,确保完成生产任务。拓宽多元化食物供给渠道,培训推广新技术、新产品,保障果蔬、水产、生猪养殖规模。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行入市追溯凭证制度,打造监管体系。

生态智控 打造农田样板

在来龙镇侍岭片高标准农田里,生态沟设计精巧,沟壁上分布着一个个小孔,为绿草的生长提供空间,绿草能够吸附住周边土壤,有效稳固沟体,防止坍塌,还让沟体具备良好的透气性,利于水土保持与生态循环。生态沟里,还放置着水质监测仪,随时监测水质情况。不远处,造型简约的诱虫灯靠光线吸引害虫,减少虫害。这一绿色防控手段,降低农药使用,守护农田生态。

来龙镇双和岭村种植大户李先登说:“我种地已经三年了,今年种的小麦品种防病、防虫、抗倒伏。我家种了200多亩地,全部是高标准农田,生态环境好,排水、上水都方便。”

同时,来龙镇侍岭片高标准农田还建设了集墒情、地情、情、环情于一体的耕地质量和植保相结合的综合监测点,主要包括稻飞虱智能测报设备、农田气象及墒情综合监测站、农田生境远程实时监测设备、农作物病虫害(稻瘟病)实时监测系统等。对农作物生长动态信息开展实时监测,为农业生产决策指挥提供科学依据。

宿豫区还创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承包地细碎化整治等改革事项,守护良田沃土。累计建成2000亩成方连片生态高效农业基地28个,高标准农田近50万亩、占比超83%,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94.2%、稳居全市首位,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142个,粮食单产连续12年位居全市首位,获评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汪文)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