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2日宿迁讯 漫步于初春的白鹿湖社区,映入眼帘的,不仅有承载着厚重红色文化底蕴的宿北大战红色教育中心,还有那一个个头戴小红帽、身着红马甲,全身心投入美化家园、服务群众的志愿者身影。在乡村的每一寸土地上,文明实践志愿者那一抹热烈的“红”,成为最亮丽的风景。

一个社区的魅力,绝非仅存于光鲜的外在,更体现在其深厚的文明程度。近年来,宿豫区来龙镇白鹿湖社区积极探索文明实践的共享模式,精心打造“五星服务”治理模式,持续聚焦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不断创新文明实践的内容、形式、途径与方法。

志愿服务 温暖乡邻
“老人年纪大了,自己一个人独居,眼睛看不清楚,血压还高,我来她家里看一看,看看她的厨房柜子里的米、面还够不够了,看到他没事我才下班。”傍晚,社区党员姜利又一次走进了村民潘绍英老人的家。面对老人的感激,姜利真诚地回应:“我们既是党员,也是社区工作人员,更是文明实践志愿者,这些都是我们应尽的职责。”
白鹿湖社区作为人口大村,户籍人口多达六千余人,其中老年人占比较大。为解决老人行动不便、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等难题,白鹿湖社区“馨家园”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依托社区三个网格党支部的党员志愿者开展上门服务。为老人进行养老保险资格认证,普及反诈知识,检查用气用电安全,第一时间解决各类问题,致力于实现便民服务“全天候”,以实际行动打通服务居民的“最后一米”,将党建与文明实践深度融合。

理论宣讲 “声”入人心
一堂好的理论宣讲课,必须接地气,讲老百姓关心的事、身边的事,解答他们的思想困惑。社区理论志愿宣讲队深知这一点。蔡佩兰夫妇智送弹药,孤胆英雄李永胜勇擒逃兵,徐翠莲最后一条棉被也要送前线……他们深入挖掘宿北战役史料,整理红色故事,探寻革命精神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用心用情讲述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以及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将千千万万革命者、奋斗者永恒的革命精神传递给后人。
“村里许多老党员对发生在这里的战争故事都非常熟悉!”在白鹿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上课时,退伍老兵闻秀忠老人也在场。老人戎马一生,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老党员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承者。他们的故事与信念,无疑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教材。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基层走到群众身边,让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走进百姓心中。近年来,宿豫区来龙镇白鹿湖社区通过化繁为简、深入浅出的宣讲方式,大力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活动,持续深入学习思想、强化党性、注重实践、建立新功,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明实践 引领新风
“提倡婚事新办、白事简办,杜绝低俗媚俗,反对铺张浪费……”走进宿豫区来龙镇白鹿湖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移风易俗的村规民约宣传标语和宣传漫画便立刻映入眼帘。“高额彩礼不可取,大摆宴席不提倡。咱们村里也有不少‘低彩礼’‘零彩礼’家庭的例子,老李家的大女儿、二女儿都是‘低彩礼’‘零彩礼’以及婚事简办的践行者,彩礼并非关键,孩子幸福才是最重要的……”在社区举办的好家风分享会上,白鹿湖社区妇女代表宋桂花分享着自己对乡村变化的感悟。“不讲排场不攀比,喜事简办多欢喜……”朗朗上口的白鹿湖社区村规民约,村民们都能随口说出几句。社区积极向群众宣传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以及新时代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倡导文明新风。此外,白鹿湖社区定期组织开展“五美庭院”“五星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以及“白鹿先锋”等评选活动,有效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比学赶超的积极性。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宿豫区来龙镇白鹿湖社区持续深耕新时代文明实践沃土,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不断激活新时代文明实践动能。把群众的“点滴小事”当作责无旁贷的“心头大事”,激励广大志愿者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参与社区治理,让新时代文明在实践中扎根、传播,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张其 刘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