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北京大学等六校学子寒假返乡联合实践团深入江苏省沭阳县耿圩镇、李恒镇,开展以“乡村振兴看沭阳、科技赋能新花乡”为主题的社会实践调研。实践活动由北京大学哲学系本科生仲冠宇等沭阳籍学子牵头,联合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宿迁学院沭阳籍师生代表共同参与。
科技赋能产业兴,创新驱动乡村美
“耿圩镇以多肉、蝴蝶兰特色产业为核心,全镇建成3500亩多肉种植基地,集聚480余家种植户、700余个花木电商主体,线上年销量占全国市场90%,形成了’直播矩阵+云仓物流+网红孵化’数字化产销模式”。苏台花木产业示范园内,耿圩镇党委书记袁广建在座谈会上向实践团介绍道。
电商直播间内此起彼伏的直播声浪、蝴蝶谷兰花盆景产业园内品种各异的蝴蝶兰、“中国花谷·汇客厅”内花木与家居定制的跨界结合......实践团成员们沉浸式调研耿圩镇花木特色产业发展经验。






在位于耿圩镇的沭阳航空花海飞行营地内,实践团与营地工作人员围绕低空经济与生产生活融合发展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飞行团队和机务保障团队,能够专业化提供飞机执照/CAAC无人机执照培训、飞行体验、轻奢露营、公司团建等”,工作人员介绍道。

在李恒镇,镇长于勇向实践团介绍了李恒镇基本情况,“积极探索‘以工哺农’创新机制,近四年累计招引工业项目28个、总投资超30亿元,’翠冠梨’’沈家老鹅’等特色农产品借力‘红色直播’,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5万元”。
在宿迁市立华牧业有限公司和沭阳众客种禽有限公司,实践团分别参观了智能化养殖基地和种鸭孵化中心,了解环境智控系统、粪污资源化技术及物联网应用对现代畜牧业的赋能作用。





学思践悟新思想,青春奋进新征程
实践团召开思政理论专题学习会。中国人民大学王尊同学领学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及《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4》的主报告《以新质生产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践团成员结合调研实践,围绕低空经济、绿色发展等议题进行交流研讨。实践团特邀沭阳县人大副主任孙其泉作学习指导。



知识浇灌希望田,梦想点亮青春路
“我以后要认真刷牙,注意牙齿卫生。”“我要造真飞机!”“法律知识原来就在我们身边。”“‘卓越圈’这个游戏真有意思!”......实践团走进耿圩初级中学与北丁集初级中学,为400余名学生带来“知识赋能”科普活动。
活动涵盖健康科普、航空航天、法治教育及心理健康四大主题。清华大学的严琨和北京大学的王慧叶、冯苏鹏等医学生通过实操演示普及科学用眼、膳食搭配等知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仲明珠、徐天宇和清华大学的周恒屹等同学讲解航空航天基础知识,组织橡筋飞机制作比赛,激发学生航空航天兴趣;北京大学的魏剑池和山东大学的张子巽等法学生通过案例教学与法律竞赛向学生普及青少年相关的法治知识,强化学生法治意识;宿迁学院的刘翠英老师设计心理健康主题团队游戏,提升学生协作能力与自我认知能力。
在北丁集初级中学,实践团与宿迁市城投集团团委副书记冯召山共同为留守儿童发放捐赠物资,用实际行动传递社会关怀。







歌声唱响新时代,青春献礼新农村
实践团受邀参加耿圩镇2025年迎新春联欢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音乐表演专业本科生薛文宇带领实践团成员精心筹备,历时三天完成编曲设计、声部磨合与舞台排练。联欢会上,成员们合唱建党百年纪念歌曲《星辰大海》。舞台背景同步呈现沭阳乡村振兴成果影像,光影交织中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徐徐展开。

情系桑梓,青春返乡。青年与乡村,在沭阳县耿圩镇、李恒镇双向奔赴。通过此次六校联合返乡社会实践,青春力量生动注入沭阳县耿圩镇、李恒镇乡村振兴的实践新篇,扎根基层、奉献乡村的种子在高校青年心中悄然种下。(撰稿:仲冠宇、葛盼盼、王尊、李金珠 摄影:仲冠宇、王尊、蒋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