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宿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97万亩
2021-06-08 09:43: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记者 杨芹)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6月7日,记者从宿迁市1+X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至2020年年底,全市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397万亩。2018年至2020年,宿迁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连续三年受到省政府真抓实干督查激励表彰,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途径。发布会上,市农业农村局三级调研员韩江华介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将其作为全市“三农”工作的重点内容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工程来抓。2018年至2020年,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投入资金32.6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125.5万亩,高标准农田占比提升了19.6个百分点,增幅居全省首位。

补强基础设施短板,保障粮食生产安全。集中资金建设桥、涵、路等农田基础设施,有效整合零散地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亩均产粮能力提高50公斤以上。同时,通过高标准农田连片建设,加强土地平整,有效整合零散地块,3年来,全市增加有效耕地面积3.9万亩,增加粮食生产能力近6万吨,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

服务乡村产业发展,提升富民强村效益。高标准农田建成区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良好,成为农业重大项目落户的先导区,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集中区,高效产业发展的优势区。改造后田块土地流转费亩均可提高200元至500元,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的新增耕地、建设烘干中心、仓库晒场、育秧育苗中心等,三来年,实现带动项目区村集体增收1000万元以上。

开展绿色农田建设,改善田园生态环境。通过农田灌排工程生态技术措施、农田林网和节水灌溉设施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7万亩,建设农田林网53.2万米,促进农田建设、绿色生产、农田景观有机统一,实现项目区道路循环畅通,农业面源污染减量,农田平整成块,村庄整洁秀美,不断提升农田生态功能。

推动要素循环流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废沟呆塘整治和土地平整,开发土地后备资源,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1.35万亩。通过加大农田节水灌溉工程设施建设,年均新增节水能力6000万立方米,为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增添了土地、水资源要素保障能力。

当前,“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今后,宿迁将继续开展创新试点,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全面融入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伟大建设中。

开展田美乡村建设试点。统筹实施农田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农田林网,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功能提升、生态涵养修复、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建成一批农田平整成块、道路循环畅通、河道水清岸绿、村庄整洁秀丽的美丽田园乡村。

开展强村富民试点。首先通过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提升农业综合产能,节本增效,直接增加农民收入。其次通过新增有效耕地、建设电站、仓库、晒场、烘干设施、育苗设施、农田防护林等,增加村集体经营性固定资产,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

开展新增耕地建设试点。将新增耕地列为高标准农田地方提标资金重要建设内容,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分步验收。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归县级所有,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留足发展空间。新增耕地占补平衡指标交易所得,优先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建后管护,进一步拓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

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试点。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开展秸秆还田、种植绿肥、有机肥替代、配方施肥等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措施,及时清理、回收农用薄膜、农药包装等废弃物,持续提升耕地质量,促进粮食产量和品质双提升。同时,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建设一批耕地质量综合监测站,实现地情、肥情、病情、农情等各类数据的自动采集和检测,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宿迁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持续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要素保障能力逐步提高,一个欣欣向荣的宿迁美丽新乡村,正扑面而来。

标签:
责编:贾晓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