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下雨天,宿迁前大庵民俗馆成了“水帘洞” “半朝銮驾”该何处安放?
2021-04-28 17:25: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4月24日、26日,手机尾号为6481的市民两次拨打热线电话反映,位于宿迁市区通达大道西侧、北京路北侧的前大庵历史久远,多年前就被列为市级保护文物。前大庵的附属房屋建于40年前,曾经是前大庵小学、前庵居委会旧址,后改建为“宿迁前大庵民俗馆”,里边展示清代慈禧太后所赐半朝銮驾的部分物件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展板。由于房屋年久失修,雨天出现严重渗漏,民俗馆内的物件都被淋湿了。“这些物件毁损实在可惜,我们希望修缮房屋,让金瓜、钺斧、朝天凳、笔砚抓等老物件得以妥善保护。”报料人如是说。

4月24日,细雨霏霏,记者来到前大庵了解情况。在紧挨着前大庵正殿后墙上挂有“宿迁前大庵民俗馆”牌子的展馆里,记者看到房屋顶棚大部分已经潮湿,并能听到“滴答”的漏雨声。展馆里的大多物件都已潮湿,地板上全是水渍。面对已经受潮的老物件,年过六旬的原前庵社区干部徐士凡感到心疼不已。“这里的老物件是前大庵的‘镇馆之宝’,一到下雨天,这里就成了‘水帘洞’,这些老物件究竟该何处安放?”面对漏雨的民俗馆,徐士凡显得很无奈。

徐士凡介绍,1899年秋季,慈禧太后曾给前大庵颁发过懿旨“道引迷津”,还给前大庵赐赠过半朝銮驾。“銮驾,又名銮舆,指皇帝的车驾。后来逐渐演化,由古代帝王出巡的仪仗队伍简化而成,除了轿子外,还有金瓜、钺斧、朝天凳、笔砚抓等仪仗物件。”徐士凡说,当年慈禧太后所赠半朝銮驾的物件,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被破坏了一大部分,有些物件早已被毁。民俗馆里的一部分物件是复制品,多年前在前大庵的角落里搜寻出来的。

“銮驾,分满朝銮驾和半朝銮驾。皇帝使用的銮驾是满朝銮驾,表示皇权的威严与至尊;半朝銮驾是正宫娘娘使用的銮驾,同时皇上也可赐给皇亲国戚或特大功勋臣子出巡。”徐士凡说,当年慈禧太后能给前大庵下懿旨并赐给半朝銮驾,可见前大庵在清代已经很有名气了。

徐士凡说,以前在前大庵的正殿两侧陈列着一套特殊、古老而异常珍奇的物件,这就是当年慈禧太后赐给前大庵的半朝銮驾。半朝銮驾有6种12件的物件组成,分别有金瓜、钺斧、三叉、大刀、朝天凳、笔砚抓、擎天伞、肃静牌和回避牌等。其中,特别是精雕细刻的笔砚抓,制作考究,造型美观,令人叹为观止。据说,原始物件都是用优质金属和上等的香木料材质制造而成,由技艺精湛的内庭工匠、雕刻匠精心制作,是皇宫制作的珍贵艺术品。

“令人痛心的是,半朝銮驾原始物件在上个世纪‘破四旧’年代被毁了很多,后来这些复制品,在市面上也不常见。”徐士凡说,因前大庵几经磨难,慈禧太后的懿旨原件不知了去向,寺庙管理者只好仿制“道引迷津”的懿旨悬挂起来,以作纪念。复制的半朝銮驾的那些物件还有部分留存,放在现在的前大庵寺庙中。10多年前,当地为了保护寺庙文化,利用前大庵身后附属房屋建起了民俗馆,成为保护前大庵的历史文化的“阵地”。

那么,“宿迁前大庵民俗馆”里的那些物件是否属于文物?该如何安放?记者采访了宿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物处处长赵蓉。听完记者的介绍后,赵蓉说,如果是复制品,就不能称之为文物了,如果真的有原始銮驾物件,那需要专家鉴定,确定为文物的,可以放在博物馆进行保存。

就目前“宿迁前大庵民俗馆”严重渗漏造成展品潮湿的问题,记者也采访了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古楚街道前庵社区党总支部书记王广征。他到现场查看后说,前大庵所处位置之前过属于前庵社区管辖,不久前因城市建设需要,已经划归苏宿工业园区了。但是,前大庵周边拆迁工作由前庵社区负责实施,拆迁完毕移交到苏宿工业园区。“之前我们打算在社区腾空一间房子,把这些老物件搬过去,考虑到这些物件应该存放在前大庵,经过请示街道相关领导,并经过和前大庵相关人士协商,决定近两天就把这些老物件安放在前大庵的一间厢房内,一些损坏了的牌匾,也将进行修复保护。”王广征说,因为民俗馆的房屋面临拆除,房顶漏雨就没有维修的必要了。(记者 徐其崇)

标签:
责编:韩震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