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街巷调查之楚街“旮旯小店”系列|娄可石:水果店卖出“甜蜜生活”
2021-04-25 19:08: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楚街大大小小的水果店不少。

在“炮楼”西边大约100米远的拐角处,有一个水果店,从2005年起一直开到现在。水果店很小,面积只有七八平方米,却有一个霸气的名字——转角水果商行。水果店生意很好,附近小区的居民都喜欢到这里购买水果。店主娄可石和妻子已年过六旬,做生意既本分又实在。

水果店老板娄可石

4月23日,记者来到水果店时,娄可石正在为一位女士称水果。“这家店水果新鲜,价格公道。10多年了,我一直来这里买水果。”中年妇女一边夸赞,一边用手机微信扫码付款,取走水果。

娄可石长相憨厚,话语不多。不过说起水果,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

“我每天早上不到8点就打开店门做生意,晚上正常营业到11点。”娄可石说,一天之中,中午和晚上生意好些。

娄可石老家在徐州市睢宁县魏集镇,距离宿迁市区40公里。年轻时,他先后到过广东、浙江、福建等地打工。没有技术含量的小工,辛苦不说,收入还低。

结婚后,在一个远房亲戚的指点下,娄可石到上海摆起了一个流动水果摊。他每天用三轮车推着水果,走街串巷叫卖。上海人生活水平高,水果需求量大。一个不起眼的流动水果摊,赚的钱不比白领少。在上海的几年里,他起早贪黑、省吃俭用,住几平方米的出租房,吃最便宜的路边摊,只为多存点钱寄回家。

晚饭后,水果店生意兴隆

为了能照顾家庭,2005年春节后,娄可石没有再去上海,而是来到宿迁市区寻找机会。

当时,有“宿迁夫子庙”美誉,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楚街刚建成投入使用。娄可石瞅准机会,在楚街上租了一间小门面,做起了老本行,开了一个水果店。

这一年,他把全家人都接到宿迁。妻子和他一起照看水果店,孩子在宿迁市区上学。

让娄可石夫妻俩欣慰的是,两个孩子很争气,学习从来不用操心,相继考取了大学。大学毕业后一个在北京工作,一个在宿迁工作,现在都已事业有成。

解决了孩子的问题,老两口又为自己的晚年打算。这几年,他们攒了点钱,在宿迁市区全款买了一套房子,过起了幸福的晚年生活。

结束语:

一家小店,一份希望

在城市的街边巷尾,有很多不起眼的“旮旯小店”。这些“旮旯小店”最具市井烟火气,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方便市民的生活。这些“旮旯小店”也是城市商业中的“毛细血管”,成为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抓手。

这些小店,承载着像王思远一样的“90后”年轻人的创业希望;给予像花姐这样的“5060”人群再就业的勇气;也给予像李玉刚这样背负沉重生活负担的人还清债务、重新开始的信心;更是给予像陈立娥这样的传统手艺人奋斗的力量……

一家小店,一份希望。每一家小店门后,都有一个鲜活的人。他们可能是沉默的父亲,坚韧的母亲,也可能是年轻的创业者。他们日复一日,通过自己的坚守和努力,撑起一方天地,也撑起了一家人的生活。向努力奋斗的他们致敬!也向每一个个体经营户致敬!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