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区泰山街道:汇聚社区“能人”之光,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2025-08-06 16:4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如何发挥基层治理 “最后一公里”作为政策落实、服务供给的“神经末梢”,以及连接政府与群众 “最终接口”的重要作用?江北新区泰山街道锦城社区给出了质朴而有力的答案:以“培育能人、带动共治”为抓手,激活社区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一个人撬动一群人、一群人温暖一座城”的治理新路径。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走进锦城社区,感受“能人”之光的聚焦。

沈辉:永不褪色的“红色纽带”

每日清晨或傍晚,在社区的广场或活动室,常能看到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带着大家练习瑜伽或促膝交谈。他,就是74岁的老党员沈辉,居民们口中亲切的“沈爷爷”。拥有51年党龄的他,是社区“银发党群服务志愿队”的领头雁。

“入党时在党旗下宣誓为人民服务终身,此承诺需始终坚守。”这句话,沈爷爷不仅挂在嘴边,更刻在心里。他组建“红色故事小分队”,向社区的孩子们讲述自己的入党初心与峥嵘岁月,让信仰的力量在代际间传承。不仅如此,他自己坚持的每周瑜伽锻炼,也成了凝聚邻里的“法宝”。“既能强身健体,又能为社区出力,何乐而不为?”在他的热情感召下,这支最初可能只是几位老伙计的队伍,如今已壮大到30余人。他们活跃在社区的每个角落,日常巡查、服务邻里,成为社区治理中一道坚实而温暖的“红色风景线”。

刘珊:将瑜伽垫打造为“共治平台”

在澳林广场三楼,有间瑜伽教室不仅是一个商业空间,更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社区“暖心据点”。每周四晚上的免费公益瑜伽课,是周边居民放松身心的固定节目。

教室主人刘珊的“共治实践”早已超越了那块小小的瑜伽垫。她创新性地将健身与环保结合,组织学员们开展“徒步+环保”活动。足迹遍布滨江风光带、老山、紫金山等地。“拾捡垃圾既能锻炼身体,又能守护环境,大家参与的热情特别高。”这份热情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仅2024年,她的团队就清理了近百袋垃圾,成为社区环保行动中闪亮的“金字招牌”。

刘珊更践行着“商户是社区治理合伙人”的理念。她设计了“读书积分”制度,鼓励居民用闲置书籍兑换瑜伽课,促进资源循环。同时,课后的小型交流会,则巧妙地为来自不同行业的学员搭建了资源共享平台,甚至促成了不少合作。小小一间瑜伽店,在刘珊的用心经营下,串起了商圈共治的新生态,展现了商业力量深度参与社区治理的独特价值与蓬勃生机。

王芬:在“快乐驿站”播撒文化火种

居住在恒辉翡翠花园的王芬,有两重身份,既是小区的业主,也是一所教育培训机构的负责人。她在人和苑驿站开设的免费国学课堂,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快乐驿站”。

今年5月起,每周日下午,驿站里便传来琅琅读书声和欢声笑语。暑期来临,为了让孩子们学得更深入,王芬自掏腰包印刷了30本学习材料。她积极对接社区“蓝丝带课堂”,精心设计礼仪游戏、书法体验等互动环节,将厚重的传统文化注入趣味性,“传统文化不是高高在上的,”王芬坚信,“要让它走进孩子们的生活。”看到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孝亲尊师”,变得更加懂礼貌,家长们纷纷竖起大拇指。

“既要传承文化,也要面向未来。”王芬的目标清晰而坚定——让国学文化从“小课堂”走向“大社区”,让绵延千年的智慧成为连接居民情感的温暖桥梁,为锦城社区的基层治理注入持久而深厚的人文力量。

一位银发党员、一位瑜伽店主、一位国学教师。沈辉、刘珊、王芬尽管身份不同,领域各异,却都用各自的方式,在锦城社区这片热土上找到了发光发热的舞台,激活了身边人的参与热情,将个体的涓滴之力汇聚成社区共治的澎湃动能。锦城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大力度、延伸广度,鼓励更多社区“能人”积极投入到治理的新图景中去。(通讯员 傅波 李珺)

标签:
责编:王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