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长跑、越野、马拉松在都市白领中非常流行,不少人把工作中的拼劲延续到了健身上,不管加班到多晚,都要完成晨跑、夜跑等训练计划,周末节假日还时常会与跑友一起拉练。
长跑是否会伤身、长跑是否会降低心脏寿命、长跑是否会导致猝死?网友们讨论纷纷,说法不一。相关专家给出了解答。
长跑是否会降低心脏寿命?
“心脏就像CPU,只要累计跳到一定次数就会出问题,很难继续工作。剧烈运动是在消耗心脏的寿命,心脏长期高频运转就会提前报废。”这是一则在网上流传很广的说法。
但是,这种说法不正确。跑步等运动不仅能够锻炼心肺功能,而且能增强肌肉力量,持续有效的慢跑还可以起到消耗能量、减少脂肪的作用。长跑、马拉松作为长距离耐力项目,不仅可以提高人体心肺功能、增强腿部肌肉力量和下肢骨密度,还能提高免疫力、预防心血管病等。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学院副教授郭黎表示,慢跑等有氧运动可以增加心血管耐力,长期科学合理的马拉松训练,能使心脏体积增大、收缩力量增强、心力储备提高,提高心功能,使人体整体机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授徐昕表示,长期进行马拉松运动,确实会引起心脏结构上的一些变化,如心肌肥厚、心腔扩大、安静心率减慢等“运动员心脏”的表现。但这些其实是心功能良好的表现,是心脏对运动的良好适应,并且是可逆的,不用过度担心。
长跑会伤身甚至导致猝死吗?
“长跑伤身”“跑得不好会猝死”的说法也不准确。
徐昕说,运动猝死的全称是“与运动有关的猝死”,而不是“运动引起的猝死”。其所在团队于1999年研究过我国运动猝死的情况,并没有发现运动项目、运动强度与运动猝死之间的相关性。最新研究显示,猝死多由运动参与者本身存在的疾病引起,直接说“运动造成猝死”不正确。在国外的报道中,运动猝死的发生率与普通人群猝死的发生率非常接近,而马拉松也不是运动猝死发生的最常见运动。眼下,人们经常看到马拉松运动猝死较多的报道,可能与现阶段马拉松运动赛前医学评估等不够普及、马拉松运动受到的社会关注度比较高有关。
徐昕说,如果马拉松参与者本来就患有一些潜在的慢性疾病,短时间完成全马距离,造成身体伤害的风险很高。但如果只是慢跑,并以5公里、10公里等逐渐增加跑步距离,那么有益于跑者的健康状况。
郭黎也表示,如果跑者训练方法不合理,或本身有基础疾病,造成运动伤害的概率会很高。有以下疾病的人群参加马拉松运动应谨慎:先天性心脏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禁止参加)、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肌炎或有心律失常者等。
目前,绝大多数马拉松赛事在开始之前会通过各种方式提前告知参与跑步项目的禁忌症,这应该引起参与者的高度重视。还有些马拉松比赛需要参赛者提交体检证明,由专业人士评估健康状况,如果患有某些潜在基础疾病,则不允许参赛。所以,长跑者应对自身身体有清醒的认识,不能盲目开跑。
普通人长跑应注意什么?
那么,普通人长跑需要注意什么?如何调节工作、休息和健身之间的关系?
郭黎提醒:
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在开始锻炼前,最好请专业人员做一个健康状况评估,细致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降低锻炼过程中的潜在风险。
如果要参加长跑等中等强度的运动,建议在运动前进行专业的运动医学筛查和评估,在完成医学检查、体力活动水平测试、运动测试和风险分级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长跑。
如果年龄超过35岁,也建议咨询专业人员,了解自己适合或不适合哪些体育运动。
如果患有基础疾病,比如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脑血管病等,那就不能做剧烈运动。
总之,在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基础上制定稳妥的运动计划,才能保证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他还建议:
刚开始体育锻炼的人,一定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逐渐增加运动负荷,不要与有长期锻炼习惯的人攀比,否则过度训练容易出现运动损伤,得不偿失。
高强度工作后,不要马上进行高强度运动,应先充分休息,将机体调节到舒适的状态后再锻炼。
长跑时遵循跑前热身、跑中控速和跑后冷身的科学训练原则,不要用力过猛,盲目追求运动成绩和强度的提高,不要忽视热身、拉伸放松等环节。
在运动过程中,应充分感受身体的变化,提高对心血管的关注,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