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广东医保基金出现赤字?谣言!
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发消息称“广东公布医保赤字”,引发关注。经求证,网传信息系谣言。
广东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广东医保基金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当期结余无赤字。
据2024年12月医疗保险基金快报数据,2024年广东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2498.30亿元,支出2094.82亿元,当期结余403.48亿元。
医保专家解释,医疗保险基金结余并非越多越好。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是医保基金运行较为理想的状态。适度的结余可以确保基金的稳健运行,过多的结余可能意味着基金的使用效率不高或存在资源浪费。
2、成都30所中小学将开启机器人授课?不属实!
近日,有自媒体账号发布信息,称“成都30所中小学即将开启机器人授课”,引发关注。

对此,成都市教育局回应称,该消息并不属实。成都市教育局正开展遴选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学”试点校的工作,旨在探索“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育、以智助评、以智助研”的实践路径,增进教与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机器人教学”,更不是“机器人代替老师教学”。
网传视频中的机器人授课画面出自2月17日“直播绵阳”发布的“绵阳造机器人主讲开学第一课”的视频内容。原视频中,机器人出现在课堂,是为参与“开学第一课”相关的展示活动,并非日常教学。
3、河南漯河“名下无房都可申请公租房”“一次申请永久居住”?虚假不实!
近日,多个网络账号编造传播“漯河好政策来了”的消息,称“名下无房都可申请公租房”“一次申请永久居住”,引发关注。

经向河南省漯河市住房保障中心核实,上述内容是对漯河市公租房政策的歪曲理解和断章取义,均为虚假不实信息,系不法分子以可获取房源为由诓骗广大市民,获取不当利益。
据介绍,漯河市公租房分为一类公租房和二类公租房。一类公租房的申请范围为城镇低保住房困难家庭;二类公租房的申请范围为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及新就业无房职工、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公租房租赁合同期限为一年,市住房保障中心每年都要对承租人保障资格进行年度审核,对符合租赁条件的承租人续签合同,对不符合条件的及时清退。公租房申请、选房等业务全程不代办、不收费,审核结果以当地住建部门官方发布信息为准。任何以代办公租房资格,收取“劳务费”“咨询费”“手续费”为名目的机构或个人均涉嫌违法。
4、5G比4G辐射更强,对人体危害很大?并非如此!

5G通信基站的辐射值很低,且为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网络提速不是靠增强通信基站的信号发射功率,而是靠扩容传输带宽,就像拓宽高速公路一样。通信基站数量越多,手机通话效果就越好,手机和基站之间产生的电磁辐射反而越小。
5G信号所使用的无线电波的频率范围,大致分为两种:一种属于厘米波,这个和目前我们的2G/3G/4G差别不算太大。还有一种,相对较高,属于毫米波的范畴,不过在我国目前还未部署。但是无论是之前用的2G/3G/4G,还是毫米波级别的5G,其频率都比可见光要小。因此,单从辐射本身的属性而言,无线电波所蕴含的能量比可见光还低,对人体没有什么危害。
5、自制“美白水”“减肥水”风靡网络,真有那么神?没有依据!
最近,声称能美白或者减肥的DIY自制水火爆全网。在一些平台输入关键词“DIY美白水”,做法五花八门,作者都声称喝了它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变白。有的声称几天见效,有的承诺可以“白到发光”,还有的直接标明“明星同款”。这些美白水的原料中以各种蔬菜、水果为主,柠檬、黄瓜、杏仁粉等原料占了大多数,其核心理念是通过食物的抗氧化成分来抑制黑色素生成,或改善皮肤色素沉着问题。
那么,这些吃进去的食材真的能快速美白吗?
实际上,尽管某些食物富含抗氧化的成分,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对抗自由基,减少皮肤的氧化损伤,而不是改变皮肤的色素含量。食物并不能让一个人变白,多重因素决定了一个人的肤色问题。目前也并没有科学依据证明饮用某种特定的减肥水可以直接促进脂肪的燃烧。有些减肥水不一定能减肥,还可能增肥。
此外,长期饮用自制美白水、减肥水还会造成胃肠道的刺激,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引起胃黏膜的损伤。医生提醒,肝肾功能不全的人更不能饮用此类自制水。还有,此类自制美白水、减肥水出现微生物感染的概率也非常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