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破除疫情防控五大误区
2021-08-16 08:15:00  来源:中国网  
1
听新闻

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持统筹部署,群策群力,立体行动,奋力把疫情影响降到最低;同时,坚持参与双边和多边合作,为全球抗疫贡献力量,倡导并建设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对于这种新型的、世界范围大流行的病毒,人们有不同认识和主张是正常的,但只要是基于科学的,都应该受到尊重。

但令人遗憾的是,从疫情开始到现在,美西方政客公然造谣,推波助澜,给全球抗疫带来不小的干扰。同时,对抗疫措施的一些误读也夹杂在其中,制约了全球团结抗疫的进程,应当引起高度重视。近期,社会上主要流传着五个认识上的误区:

第一,“疫苗无用论”。

在德尔塔变异毒株出现并快速传播以后,这一说法很快升温。也有人认为中国疫苗不能防范德尔塔变异株,要mRNA疫苗才行。

其实,这是对疫苗防护逻辑的误读。无论是中国采取3条传统技术路线(即灭活、腺病毒载体、重组蛋白)开发的疫苗,还是美欧采取核酸路线开发的疫苗,其对病毒的防护作用都是有“边界”的——没有“突破病例”的疫苗是不存在的。综合中外专家的意见,尽管新冠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传播力也在增强,但疫苗的免疫作用、避免感染的作用仍然存在。根据中国的经验,接种疫苗的预防转重率可以达到90%以上,应继续积极推广疫苗接种。如果不打疫苗,疫情会更加严重。

还要认识到,病毒基因组发生变异很正常,但是,即便在变异过程中病毒的传播能力增强,但其进化到使现有疫苗失效的程度,至少需要几年时间。另一方面,即使变异病毒对已有疫苗产生抗性,以目前先进的疫苗开发技术,也能够快速更新迭代,开发出相应的新疫苗。

从本质上说,“疫苗无用论”和“疫苗完美阻断论”本质上是一回事,都是把疫苗的作用绝对化了。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疫苗逻辑。

第二,“接种疫苗和常规防护矛盾论”。

不少人认为,接种疫苗就等于进了“安全舱”,不应该再被感染;戴口罩、勤洗手、保持室内通风、保持社交距离等这些常规防控措施,也就不必要那么认真执行了。反过来也是,既然常态化防控手段有用,又何必再接种疫苗呢?进一步说,如果所有人都接种了疫苗,任何隔离、保护措施都没必要了。

这是对呼吸道类病毒传播的误读。对于新冠病毒的侵袭,疫苗接种主要是诱发体内抗击病毒的机能,从内部发力;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主要从外部阻挡病毒,是从外部发力。就像吃了感冒药,也还需要多喝水、多休息、适度锻炼是一个道理。特别是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病毒,我们和它还不熟悉,采取立体措施防控病毒,是必须的策略。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人将疫苗接种与常态防控措施对立起来,主要是受到美西方一些政客错误言论的影响。在2020年美国疫情大暴发时期,美国一些不负责任的政客说,只要有了大规模疫苗接种,全社会可以立即全部开放,不用任何社会化的防疫管控。这种绝对化的说法误导了一大批人。

第三,“美国式开放先进论”。

前不久,美国彭博社把美国面对疫情“不限制自由”吹上了天,居然说美国在全球抗疫中排第一名。事实是,“美国式开放”已导致超过63万人死亡,接近4000万人感染。上周,美国疫情大幅反弹,东南部地区住院病例数比前一周增长了约50%,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亚拉巴马州、密西西比州等多个州的新增住院病例数约占全美的41%。

2020年美国疫情大暴发时期,美国一些政客就鼓噪“要开放、不要封闭”,甚至鼓动民众搞“争取开放大游行”,极力反对戴口罩、旅行限制、隔离。有人甚至以“在家隔离会导致自杀潮”来阻止社会化管控。美国政客和主流媒体大声宣传“不设防”,其目的是摆脱责任,用社会达尔文主义来消灭弱势群体,本质是为大资本省成本、谋利益。

近期,美国宣称要在接种疫苗的前提下全面取消旅行限制;英国已于7月取消所有针对新冠病毒的防疫限制,政府指导民众“学会与新冠病毒共存”。美英准备取消或大部分取消防疫措施,主要是基于疫苗大面积接种和稳定经济的考虑。那么,是不是这样的做法很先进呢?

事实上,美英并未在全社会形成立体防控意识,不少人还是很放任的。如果他们不在常态防控措施上着力,很可能导致疫情再暴发。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要坚持立体防控、有效防控、果断防控策略,不能给疫情留下反弹空间。

第四,“mRNA疫苗高人一等论”。

目前,中国批准上市多款新冠疫苗,分别为北京国药疫苗、科兴疫苗、武汉国药疫苗、康泰生物疫苗、康希诺疫苗以及中国医学科学院疫苗,涉及灭活、腺病毒载体、重组蛋白3条技术路径。

美国批准上市的新冠疫苗主要是三种:Pfizer 辉瑞疫苗(mRNA疫苗)、Moderna 疫苗(mRNA疫苗)、J&J 强生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

虽然疫苗的技术路线不同,但其作用是同一的:诱导激发人体内部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对抗病毒。目前,灭活疫苗具有研发、生产工艺成熟的优势,且仅需保存于4℃环境下,对冷链运输要求较低,易于快速、大量供给到更广泛的区域。灭活疫苗通常主要激活体液免疫,单剂次接种免疫原性弱,免疫效果会随接种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需要增加接种剂次以维持免疫效果。

mRNA疫苗是把体外合成的编码抗原的mRNA直接送入人体细胞,细胞以此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抗原蛋白,能够同时诱导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使免疫效果更有保障。但其也有风险,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路线,可靠性尚未得到充分验证。需要说明的是,国内首个mRNA新冠疫苗已研发并获得临床试验批准,并且,该疫苗可在2~8℃条件下储存和运输,优于其他几款典型的同类疫苗。

还要指出,不能简单对比灭活疫苗和mRNA疫苗的优劣,特别是对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有效性,目前更难下定论。不存在接种mRNA疫苗就进了“安全舱”,接种灭活疫苗没有作用的情况。mRNA疫苗是科技的升级产品,但并不等于它与采用传统技术路线的疫苗相比,形成了颠覆性的防疫能力。

第五,“动态清零成本太高论”。

在英国、美国以不同方式放宽管控措施的背景下,一些人质疑国内严防死守防控策略。有的认为,应当学习那些国家“与病毒共存”,没必要搞“动态清零”,“有病治病”即可。有的认为,无论是哪个地区完成一轮全员核酸检测,都需要大量资金,这些支出是浪费。还有的认为,只因为一两个感染者突然冒出来,就处罚主管官员,会导致一刀切。还有人认为,疫情虽然还在继续,但处于逐级下降趋势,再加上大面积接种疫苗,没必要清零了。

这些认识是对“动态清零”抗疫思路的误读。其一,动态清零本质上是对这种新型传染病的科学追踪、科学应对;其二,核酸检测看似成本高,但相比疫情大流行后所付出的救治和社会管理成本,还是低的;其三,对于主管官员应负的责任,应在依法核查的基础上予以匹配,不可能一有情况就处理人,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其四,一刀切方式应当改变,但不能因此降低防控要求。

更为重要的是,所谓“与病毒共存”,绝对不是指无所作为,放任病毒,而是有策略、有方法、有目标的“共存”。目标就是战胜病毒。不能把“与病毒共存”等同于“搞社会达尔文主义”。

出现上述抗疫认识误区,与我们遭遇的新冠病毒属于新情况、新挑战有关,需要不断深入学习、了解情况。但也要意识到,一些明显违背常识常理、也违背人类共同抗疫原则的说法,犹如编好的“教本”,不时在互联网传播,扰乱抗疫大计。美西方一些政客,大搞抗疫对立和纷争,试图洗脱抗疫不力罪责,甚至从灾难中渔利,谋求所谓均势利益。对此,我们要保持警惕,深入揭露,要以对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负责任的态度,倡导和推进共同抗疫、科学抗疫进程,为建立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历史性贡献。(作者:董少鹏 《证券日报》副总编、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

标签:疫苗;病毒;疫情
责编:吕霞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