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堤常议”议出乡村治理新路子——南通市如东县长堤村常态化协商议事赋能乡村振兴
2025-11-05 16:08  来源:如东长沙镇人民政府    
1

在如东县长堤村,“有事好商量”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村民衣食住行的治理日常。2022年以来,该村以“长堤常议”为核心抓手,通过常态化协商议事破解治理难题,从议题征集到成果落地构建全链条机制,推动乡村治理从“干部拍板”向“群众主导”深度转型,最终蹚出“村容美、民心和、产业兴”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长堤定题锚治理靶心

“长堤常议”的起点,始终对准村民最关心的“急难愁盼”。“灌溉渠堵了影响种粮”“村口路灯不亮不安全”这些村民口中的“小事”,经网格员、村民组长“日常走访+意见箱+微信群”三渠道收集后,每周由村“两委”召开碰头会梳理成“常议清单”,再按“紧急民生事、重点发展事、长远规划事”分级推进。截至2025年9月,“长堤常议”累计收集民意70余条,转化为环境整治、道路修缮、养老服务站建设等有效议题20余项,真正让“群众关心什么,常议就聚焦什么”,为乡村治理找准了“靶心”。​

常议聚能汇治理合力

“长堤常议”的关键,在于让多元主体“愿参与、能发声”。去年5月堤北西竖路拓宽议事会上,村民提出“留农机出入口”、乡贤建议“加设排水沟”,各方意见经充分讨论后形成改造方案。这背后是该村“1+6+N”常议体系的支撑:以村党组织为核心“1”,固定统筹村干部、老党员、乡贤等“6”类力量,再按议题邀请村民代表、行业能手等“N”方参与,通过“线上群议+线下院会”“集中议事+分片座谈”的常态化模式,把常议会场搬到田间地头。最终3米坑洼路升级为2.7公里“幸福路”,既解500村民出行难,更让农产品年外运量翻番,凝聚起“众人拾柴”的治理合力。​

堤议闭环固治理实效

“长堤常议”的保障,是“议而有决、决而有行”的闭环机制。为避免“议而不决”,该村建立“收集—协商—落实—反馈—评议”全流程常议闭环:议定事项明确责任人与时间表,每周在村务公开栏更新进度;遇跨村协调、资金短缺等难题,及时上报镇党委联动解决;事项办结后,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不满意则重新协商。近三年,该闭环推动解决知青文化园建设、垃圾分类推行等8类难题——知青文化园年接待超2000人次,垃圾分类参与率达90%。

议题惠民展治理新貌

“长堤常议”的最终落点,是让村民共享治理成果。如今走进长堤村,荒废林地变“长堤文化公园”,坑洼村道变产业通道,村民从“站着看”转为“主动干”——这些变化都源于“常议”的持续赋能。“以前搞建设听通知,现在修路灯、建广场都找我们商量,想法能落地!”村民曹美兰说,上月休闲广场规划中,大家提议的儿童游乐设施很快落实。从环境改善到产业增收,从民心凝聚到参与热情提升,“长堤常议”正以看得见的变化,展现“景美、人和、业兴”的乡村治理新貌。

标签:
责编:秦春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