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13载,点亮乡村孩童前行路的“执灯人”
2025-11-03 17:16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工作狂”,一头奋蹄不息的“老黄牛”,他就是海安高新区74岁的退休教师吴兴宝。作为一名有着43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13年来,他退而不休,自掏腰包创办“梧桐心苑”工作室,为乡村孩子们点亮一盏温暖的灯,为邻里乡亲送去和谐与关爱。他常说:“只要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再小的事业都值得做;只要有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再小的爱也是大爱。”

一片初心:自费50万建起孩子们的“爱心驿站”

教书育人,是吴兴宝一生的事业与追求。2012年退休后,他挂念着因父母在外务工而缺少陪伴的留守儿童,毅然收回年租金近万元的自家门面房,自费50万元改造成家庭文化室。他为这里取名“梧桐心苑”,寓意“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这间80平方米的工作室里,图书、课桌、文体器材一应俱全,庭院内外书香与花香交织。很快,“吴老师办起了免费辅导班”的消息不胫而走,孩子们放学后便结伴而来,“梧桐心苑”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吴兴宝也成了60多名留守儿童共同的“代理家长”。13年来,无论寒冬酷暑,这里的大门永远为孩子们敞开,他先后帮助20多名“问题儿童”重归正途。至今,他已累计无偿辅导学生超6000人次,整理出30万字的辅导教材,组织各类实践活动400余场,践行着“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的庄严承诺。

一份匠心:多彩课程润泽心田

吴兴宝深知,育人不仅是教知识,更是塑品格、育心灵。为了让课程跟上时代,他不断学习、不断创新。网课期间,他察觉到孩子们的焦虑,便制作“心理调适十问十答”等课件,为孩子们送去及时的心理疏导。

他开设“红色故事课堂”,讲述《红船》《鸡毛信》的故事,将红色基因根植在孩子们心中。他开设书法课,发挥自己语文教师的特长,一笔一划指导孩子们练字,在墨香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童心向党思政课、文明礼仪养成课、家风家训故事会……丰富多彩的课程,让“梧桐心苑”成为一个培育向上、向善、向真、向美的精神家园。2023年,吴兴宝被中宣部评为全省唯一的“全国乡村阅读榜样”。

一份担当:扎根乡里的“老娘舅”和“宣传员”

“育人者必先育己”。吴兴宝对自己要求严格,每天清晨4点起床,读报看新闻,雷打不动。深厚的理论功底让他宣讲时总能信手拈来,他用朴实的语言将党的方针政策讲给乡亲们听,累计义务宣讲200余场,听众多达3万余人次。

邻里间有了矛盾,大家第一个想到的也是“吴老师”。他牵头组建了“老娘舅”调解队,凭借着群众威望和法律知识,穿梭于田间地头、邻里楼栋,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1起,为群众提供法律帮助160余次。从征地搬迁到财产分割,他总是耐心倾听,用心调解,将一个个“疙瘩”化为无形。他还和夫人一起,带动志愿者开展各类公益活动220余次,走访慰问五保老人,关爱困难群体,让整个家庭都成了播撒爱心的模范。

退休13载,青丝变白发。吴兴宝就像一支燃烧的蜡烛,将光和热毫无保留地倾注在家乡的土地上。每当看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到邻里间的和睦笑脸,他脸上总会洋溢起欣慰的笑容。这抹微笑,诠释了一位老党员、一位老教师敬业奉献的无限热情与崇高境界。(姜莹 周璟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