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桂香四溢的时节,如皋这座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蓬勃发展活力的城市,迎来了一场盛会。11月2日,2025如皋市港产城高质量发展推介会盛大举行,超600位来自各方的贤达、客商、专家学者等齐聚一堂,共同为如皋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贡献力量,奏响了一曲港产城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会议伊始,如皋市委书记、市长王鸣昊在致辞与主旨演讲中,向与会嘉宾全方位展示了如皋的独特魅力。这座城市拥有2600多年文明史与1600年建县史,集众多荣誉于一身,不仅是历史文化名城、宜居生态城市,还是微笑大爱之城、世界长寿之乡。在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综合实力位列第17位,科技创新位居第9位。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港产城融合成为如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与关键路径。如皋致力于构建“全域临港、全域向海”的发展格局,为建设长三角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筑牢根基。王鸣昊热情邀请各方力量参与如皋建设,共享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红利,共同见证如皋的美好未来。
当前,如皋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以港强市”一号工程,从多个维度发力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在港口建设方面,如皋聚力提升港口带动效应,全力打造江海联运重要节点。构建内畅外联的交通体系,积极嵌入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分工,按照“前港强枢纽、中区强产业、后城强功能”的定位,将港口“黄金岸线”转化为发展的“黄金效益”。目前,如皋港口能级持续提升,上个月“如皋—美国新奥尔良”直航新航线开通,货物年吞吐量突破850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超60万标箱。
产业发展上,如皋坚持产业为基、创新为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成长,深化“双飞地”科创模式,建强海洋产业创新平台。依托临港资源,聚焦船舶海工、物流等临港产业,培育壮大森松重工、海通海洋、金鹰产业园等龙头企业,打造大宗货物集散基地,产业集群加速集聚。
跨江协同方面,如皋积极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推动产业共建、政务服务一体化协作,构建“同城效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一线孵化、如皋转化”创新发展模式,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转移,为产业集聚提供有力支撑。
如皋还坚持系统思维,从人文经济学角度探索长寿品牌融合发展路径。如皋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程瑞琴对长寿的“如皋基因”进行解码阐释,如皋每10万人中百岁老人数量远超世界长寿乡标准,“长寿”是城市最鲜活的印记。如皋打造的长寿文化城市IP,是“基因+生态+文化+治理”的有机整体,未来将推动长寿资源从“现象”转化为“动能”,让银发经济和文旅融合绽放魅力。
会上,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首席规划师张亚辉解读了《如皋市港产城融合发展规划(2026 - 2030)》。未来5年,如皋将围绕“江海联运重要节点、向海智造产业高地、跨江融合开放门户、宜居宜业生态城市”四大定位目标,高质量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到2030年,如皋力争形成以长江镇为主的临港产业片区达千亿级、主导产业达五百亿级,汽车及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及船舶海工两大集群达到500亿级,专精特新企业数量突破百家,实现“全域共同繁荣”。《规划》提出“临港核心引擎打造”“辐射赋能协同”“全域融合共兴”三大发展策略,构建“双核四体系”城市发展格局,为如皋未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
会上,斯堪尼亚亚洲工业运营副总裁伊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陆亚林、月星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佐宏等嘉宾代表纷纷发言。一直以来,如皋秉持开放、创新、共享理念,完善营商环境,吸引众多优质项目和人才。有着134年历史的瑞典商用车巨头斯堪尼亚,在如皋从签约落地到追加投资、成立研发公司,以百亿元“重仓”布局,对如皋的开放环境投下“信任票”。
当天,如皋发展促进会正式揭牌,为如皋在外贤能搭建起联络乡情的桥梁,形成“情感引力场”和“发展共同体”。今后,天下如皋人将在这里联络感情、招才引智、携手合作,为如皋港产城融合发展提供智力与资源支持。
此外,10月底至11月间,如皋围绕“以港强市、产创协同、跨江融合、绿色共享”四大发展战略,还将举办一系列专题活动,持续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会上,一批优质港产城联动项目签约,涵盖了战略性强、前瞻性广的综合服务类项目,投资额高、质态优良的产业类项目,高附加值、高成长性的科技人才类项目等。随着这些优质项目的高效建设,如皋接下来将继续坚定不移深化实施“以港强市”发展战略,推动港口、产业、城市深度融合,努力建设成为长三角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标杆城市。
交汇点大平台记者 李志华
通讯员 朱登峰
摄影:徐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