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为深化基层治理创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唐闸镇街道积极探索“网格吹哨、委员报到”工作机制,推动政协委员常态化、机制化下沉网格,参与议事协商、服务群众、化解矛盾,形成了“网格发现、委员响应、协商共治、群众受益”的良性治理格局。
建机制、搭平台,打通委员履职“最后一公里”
唐闸镇街道依托“红润北大街”党群服务中心,联合政协工委创新建立“政协委员商圈议事会”机制,将政协委员有机融入商圈“大党委”共建体系。通过“网格吹哨”精准触发问题上报流程,由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中广泛收集商户诉求、治理难点与民生热点,形成“议题清单”,定期“吹哨”召集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企业代表及新就业群体等多方主体开展联合议事。委员们积极响应“报到”,深入商圈一线,围绕“友好商圈”建设、停车管理优化、食品安全监管、营商环境提升等议题开展专题协商,切实推动“问题在网格发现、议题在一线协商、难题在平台化解”,实现委员履职与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强专业、优服务,激发委员参与“内生动力”
政协委员立足自身专业领域和资源优势,主动融入社区服务场景,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智囊”与“帮手”。新园社区公园三村老年人口比例较高,通过前期走访调研,发现老年群体对社区食堂、活动空间等公共服务存在迫切需求。为此,政协委员王文彬依托其在餐饮服务与养老服务领域的专业积累,全程参与社区食堂、日间照料中心规划、建设、运营管理等各环节。他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广泛收集居民特别是老年群体的真实想法和具体建议。在此基础上,他围绕菜品定价机制、功能区域划分、服务模式创新等关键环节,提出了多项切合实际、操作性强的优化建议,并积极推动建议落地见效,切实提升了社区为老服务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聚共识、解难题,推动协商成果“落地见效”
唐闸镇街道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引导政协委员深入网格破解治理难题。在怡园新邸小区停车综合治理中,政协委员范崚瑱“闻哨即动”,通过实地勘察,精准把脉症结,依托“有事好商量”平台,牵头物业、物管会、产权单位和居民代表开展专题协商,共同制定“产权单位修缮+物业智能改造+道闸系统升级”的综合方案。经政协委员持续跟踪协调,小区地下空间完成防水、照明、消防等系统改造,新增317个停车位并实现智能管理,有效缓解停车压力。委员还积极承担政策宣传与民意联络的职责,协同党员志愿者、“小区管家”等力量,推动形成“网格吹哨、委员报到、党建引领、协商解难”的治理闭环,为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
“网格吹哨、委员报到”不仅拓宽了政协委员履职渠道,也增强了基层治理的协同性与实效性。下一步,唐闸镇街道将继续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注入更多“政协力量”。(何娴雅 陈逸夫 吴家贤 凌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