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70岁的丁大爷在家突然胸口疼,接着意识越来越模糊,手脚发凉。家人赶紧送他去附近医院,初步查出是“急性心肌梗死”,随后通过“120”转运到海安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没想到转运路上,丁大爷突然没了意识,随车急救人员立刻给他按压心脏急救。到急诊时,他的心脏还在乱跳(医学上叫“室颤”),一场和死神抢人的救援马上开始。
急诊医护人员赶紧展开急救:用电击除颤、按压心脏、插气管、机械辅助呼吸,一套操作紧张又有序,丁大爷总算恢复了自主心跳。心血管内科的医生接着接力,没走普通病房,直接把他送进导管室。检查发现,他心脏里一根关键血管(前降支)近端完全堵死了,医生快速精准地放进支架,打通了这根“肇事血管”,抓住了救治的黄金时间。
可术后转到重症医学科,危险又找上门——丁大爷的心脏又开始乱跳。重症科团队马上电击除颤,继续按压心脏,很快他的心跳恢复了,瞳孔也缩小了,但血压还是上不去。床边检查显示,他的心脏没力气泵血,还出现了严重的休克,命悬一线。
医院赶紧召集多个科室医生一起会诊,最终决定用俗称“人工心肺”的 VA-ECMO技术救他。征得家属同意后,ECMO 团队立刻行动:护士快速准备好设备、接好管路,医生在床边紧急插管。当暗红色的血经过 ECMO 氧化变成鲜红色,再输回丁大爷体内时,他的血压慢慢稳住了,各项生命体征也趋于平稳,整个过程才用了40 分钟。
不过,休克引发的多器官功能衰竭还没解决。医生在 ECMO 支持的基础上,又联合肾内科开展 CRRT 治疗(也就是连续肾脏替代治疗,帮身体排毒)。在重症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等多个科室的一起努力下,丁大爷的病情逐渐平稳,之后转到心内科病房继续治疗。经过 20 多天的医护照料和家人陪伴,丁大爷成功闯过“鬼门关”,先后撤掉了 ECMO、CRRT 和呼吸机,最后康复出院,回到了家里。
据悉,ECMO(体外膜肺氧合)俗称“人工心肺”,是一种高端医疗技术,能暂时替重症患者的心脏和肺干活。它一方面能帮肺完成氧气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另一方面能帮心脏给全身供血、减轻心脏负担,主要用于急性心梗、重症肺炎等导致呼吸、循环衰竭的危重病人。海安市人民医院的ECMO 团队经验丰富,2023 年以来已经用这项技术救了十多个危重病人,筑牢了生命的“最后防线”。这次救治成功,不仅看出医院多个科室反应快、配合默契,更体现了医院救治危重病人的硬实力,也让区域内急危重症患者的医疗保障更有底气。(濮尊国 戴平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