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10月21日,黄河北岸秋高气爽、生机盎然。江苏省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主题党日暨贵德县“苏青友谊林”植树活动在贵德县河西镇山坪台地块隆重举行。“苏青友谊林”建设项目由南通市对口支援贵德县工作组发起,旨在帮助贵德县修复生态、保护水源,打造“高原小江南”,是江苏援青以实际行动助推青海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代表作,为两地千里山海情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总领队、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高强,青海省政府副秘书长、海南州委副书记、海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江苏省对口支援海南州前方指挥部总指挥、江苏省对口帮扶青海省工作队领队戴敏捷,省委组织部援青干部人才一处(援青办)处长姚传明,贵德县委书记萨尔娜等出席活动,以实际行动播撒绿色希望。
活动现场,萨尔娜首先代表贵德县委县政府致辞,她表示,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莅临贵德,以主题党日践行使命,以苏青友谊谱写誓言,以植树造林执笔未来,生动诠释了“扎根热土、建功高原”的实干与担当。这片友谊林作为苏青两地深厚情谊的象征与美好期许的寄托,必将激励全县上下以更大热情和决心,守护好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戴敏捷在讲话中指出,江苏第六批援青干部人才进青以来,立足青海省情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精准谋划实施一批环境治理、生态保护项目。“苏青友谊林”既是生态林,体现了江苏援青干部人才守护好青海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苏青友谊林”也是团结林,凝聚着苏青两省携手同行的深厚情谊;“苏青友谊林”更是发展林,以标准化经济林和灌木林建设为基础,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特色产业振兴”,探索推行“林果业+森林康养+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注入强劲动能。
他强调,将以今天的植树活动为起点,坚持规划引领,聚力“四地”建设,改善民生福祉,深化交往交流交融,持续营造“苏青一家亲”良好社会氛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贡献更多江苏援青力量。
活动现场,贵德县对口支援领导小组办公室与河西镇人民政府正式交换管护协议,为“苏青友谊林”后续养护提供制度保障。高强、戴敏捷、萨尔娜等领导共同为“苏青友谊林”揭牌,纪念石矗立北岸、遥望东南,象征着一代又一代援青干部扎根贵德、服务贵德的坚定决心。
贵德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南通市对口支援贵德县工作组组长卢林介绍,“苏青友谊林”经济林建设项目计划投资2000万元,力争用3到5年时间在贵德县河西镇山坪台等地规划种植2000余亩经济林,努力打造成江苏援青的重点示范项目。
项目选址的山坪台地块距县城约5公里,海拔2235米,总占地面积2844亩,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且水光热条件优异,具备突出的生态旅游优势。其中一期项目占地面积79亩,计划于2026年5月30日前完成2094余棵乔木类经济林的栽种,同步种植5.68亩青海冷地早熟禾草坪,并修筑2座蓄水池、1处宣传碑。
在运营与保障方面,项目创新探索“林果业+森林康养+生态旅游”模式,栽种完成后由当地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负责日常管护和收益处置,确保成果惠及群众;供水依托拉西瓦灌溉工程主水源、山坪村机井补充水源及黄河应急供水水源,并衔接高效节水灌溉示范项目,保障用水稳定;技术上则与西北农林大学、青海大学等高校合作,依托省科技厅3号科技特派员工作站服务点,为林业、果业发展提供专业支撑。
未来,“苏青友谊林”将着力打造“两季摘果,三季开花,四季观景”的农业与休闲旅游融合发展样板,为贵德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注入新动力,在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同时,力争成为全省农体文旅商养研融合发展示范项目,让苏青友谊在绿水青山间持续生长,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贡献江苏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