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秦灶街道秦北村在韬奋书吧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茉莉花开 艺通江海”暨“布缕蓝音,风铃雅韵”蓝印花布非遗实践进社区活动。
蓝白初遇,探秘非遗技艺
活动伊始,秦北村非遗志愿者结合图文展板,系统讲解了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与制作流程。从油纸刻版的纹样设计到蓝靛染料的染色技巧,志愿者的讲解深入浅出,将复杂的传统技艺转化为孩子们易于理解的知识。随后,志愿者向大家展示了“喜上眉梢”“年年有余”“福寿双全”等经典蓝印花布纹样作品,并解读其中的民俗文化内涵,让孩子们直观感受传统纹样的艺术价值与人文寓意,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
绘本共读,幻化布料新章
接着,崇川区全民阅读推广人吴丹丹带领孩子们共读了绘本《阿师有块大花布》。通过生动故事的讲述与互动提问,孩子们跟随主人公阿师的脚步,了解蓝印花布从布料到衣裳、头巾、家居饰品等生活物品的转化过程,进一步认识到非遗技艺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孩子们在吴丹丹的引导下,展开想象,讨论起蓝印花布在生活中的多样应用,现场气氛活跃。通过绘本这一儿童喜爱的载体,让传统文化以更鲜活的方式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巧手匠心,织就风铃清韵
最令人期待的创造环节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孩子们在志愿者的帮助下,自主选择不同纹样的蓝印花布片,通过裁剪、穿线、固定等步骤,制作蓝印花布风铃。手工制作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有的将花鸟纹与几何纹组合,有的搭配不同尺寸的布片设计层次感,志愿者则针对裁剪技巧、绳结固定等细节问题提供一对一指导。经过近一小时的手工创作,一个个造型独特、蓝白相间的风铃相继完成,孩子们轻轻晃动风铃,清脆的响声与蓝印花布的质朴美感相得益彰。
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非遗技艺的体验,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美学对话,接下来,秦北村将依托韬奋书吧阵地,持续开展非遗进社区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让更多青少年成为非遗的守护者与传播者。(陆海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