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崇川区虹桥新村的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热情高涨,“要我分”已然转变为“我要分”。这一转变背后,是虹桥社区一系列创新举措的有力推动。
虹桥社区的微网格员宗阿姨结合工作经验,编出多条朗朗上口的网格垃圾分类小曲儿,在居民中广泛传播,用这种接地气的方式开启了垃圾分类宣传的生动篇章。
为让垃圾分类理念真正落地,虹桥社区在设施布局上精准发力。在辖区范围内设置16个“四色”分类厢房、8个分类亭,确保107个楼幢、272个楼道的居民出门百米内就能找到投放点,打通了“四色”分类“最后十米”。
知识的精准传递是垃圾分类的关键。虹桥社区召开微网格垃圾分类专题会议,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案例,详细讲解“四色”垃圾分类标准、投放注意事项及常见误区,并通过互动问答环节,解答微网格员们提出的各类问题。这一会议为社区垃圾分类工作注入“网格动能”,让微网格员成为知识传播的“火种”。
针对老年群体,社区推出“21天习惯养成手册”。手册采用大字图文设计,标注四类垃圾的常见品类与投放要求,还设有打卡区域。通过微网格员发放到居民手中后,居民们积极打卡分享,分类准确率显著提高。
社区还通过趣味游戏激发居民参与热情。“垃圾分类大转盘”“垃圾投放飞行棋”“分类知识猜灯谜”等游戏吸引众多居民踊跃参与。微网格员化身“裁判”,在游戏中及时纠正错误投放行为,讲解分类要点。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更是带动家长一起学习,营造出“全家参与、邻里互动”的良好氛围。
虹桥社区党委书记黄莹莹表示:“宣传不局限于网格群、小喇叭,只有寓教于乐才能深入人心,贴近百姓才能互动互赢。”如今,在社区的多方努力下,垃圾分类已成为居民自觉践行的行动,共同守护着社区整洁宜居的环境。(张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