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10月13日上午,第36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活动在秦灶街道四楼会议室举行。今年国际减灾日主题为“投资韧性建设,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街道部门相关负责人、村社区安全员、辖区企业、学校、物业等重点领域单位负责人和安全员齐聚现场,通过经验分享、专家培训与工作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推动防灾减灾责任落地见效,全面提升辖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以“实”筑基:韧性建设强根基
活动现场设置经验交流与专项培训环节,全国防灾减灾达标社区桥东村社区代表,结合日常工作实践,分享了在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隐患排查闭环机制、群众防灾宣教引导等方面的成熟经验,为其他社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方案”。江苏省安委会专家紧扣企业、学校、物业等重点场所的防灾减灾需求,开展专项知识培训。培训内容聚焦火灾防控、地震避险、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关键领域,通过典型案例剖析、实操要点讲解,帮助参会人员掌握实用应急技能,进一步强化重点场所负责人的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其组织员工开展自救互救的能力,为后续辖区防灾减灾工作开展提供专业指导。
以“稳”托底:靶向措施解难题
秦灶街道综安办通报了近年来防灾减灾工作的阶段性成效。目前,街道已构建起“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责任链条,依托“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机制,通过网格员巡查实现“日常巡查—问题上报—闭环整改”全流程管控。在硬件建设方面,10个村社区已全部完成全国防灾减灾达标社区创建,其中1个社区创建全国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今年在创建达标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升级,补充救生衣、灭火器等应急物资200余件,所有小区及重点企业、场所均要求配齐微型消防站。软件提升上,街道及各村社区结合主题开展消防逃生、地震避险演练92场,覆盖居民、商户、师生超4200人次,群众应急技能显著增强。
以“进”发力:协同联动共提升
围绕“投资韧性建设”核心,秦灶街道同步部署了三大攻坚任务:村社区夯实“最后一公里”责任,每周开展整改隐患“回头看”;企业落实“守土有责”要求,做好风险自查与应急物资更新;持续壮大平安志愿者队伍,全面推广“隐患随手拍”活动。秦灶街道各部门与社区、物业与居民、企业与员工间的信息共享壁垒要进一步打破,在应急响应时要杜绝“各自为战”现象,通过培训、演练增强跨部门、跨企业、跨人员之间的多方面联动配合,建立跨主体联动协调机制,破解协同不足难题,提升系统韧性。
防灾减灾永远在路上,秦灶街道将以本次活动中的经验分享与专家培训为契机,通过专家讲座、实战演练、安全知识进家庭等多元形式,推动形成“全民共建、全民共享”的安全格局,用扎实行动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