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海门法院:多维发力书写司法为民新篇章
2025-10-14 17:0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近年来,南通市海门区人民法院凭借“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以实际行动诠释司法担当。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该院从数字司法、创新执行、多元解纷三大维度持续深耕,为群众提供优质司法服务,为地方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数字赋能破壁垒,司法服务更“暖心”

“数字人讲解员带‘实地’看法拍房,心里踏实多了。”这是海门法院数字化建设的生动缩影。在网络司法拍卖平台,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数据技术的数字人讲解员,可自动抓取房屋关键信息并详细讲解,让法拍从“人跑腿”变“数据跑路”,某房产拍卖咨询量提升40%,成交周期缩短近半。

技术赋能贯穿司法全流程:斩获第七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一等奖的“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以法律知识图谱和检索增强生成技术为支撑,通过“辅助阅卷”“笔录精简”“庭审回溯”等功能为办案人员减负;“诉服e空间”支持案件实时交流,要素式起诉状扫码即可下载,在线立案实现“成本降低、全程留痕”,同时保留传统服务通道,确保“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服务无遗漏。

如今,海门法院已构建起全链条数字司法生态:“支云庭审”打破时空限制,98%民商事案件实现全流程无纸化,电子卷宗生成率100%;23个“融合法庭”下沉村社、嵌入多元化解平台,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最后一公里”。正如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开林所言:“科技是连接司法与人民的‘暖桥梁’,我院将继续在科技与法治融合的道路上步履不停,让公平正义以更可见、可感、可及的方式传递给每一个当事人。”

创新执行解难题,司法为民显“温度”

“从保全冻结到案款到账的‘零换乘’,太高效了!”近日,海门法院运用“执前扣划”制度,顺利完成两起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关联案件的案款发放,获当事人点赞。回溯案件,某建筑工程公司与两家企业因装修工程质保金产生纠纷,法院冻结被告账户后,双方陷入“钱到账再解封”与“不解封就没钱付”的僵局。依托最高人民法院相关规定,执行局与民一庭协同沟通,从冻结账户中直接划扣款项交付原告,既解当事人资金困境,又避免常规执行波折。

此前,为破解“执行难”,海门法院开展“夏日砺剑”专项集中执行行动:22名干警、6辆警车直击群众反映强烈的“硬骨头”案件,在某建筑公司租金案中,查出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证据,助供应商追回拖欠近一年的50余万元欠款;在某婚约财产纠纷案里,干警耐心释法、规范清点,避免矛盾升级。此次行动共执行到位案款194万余元,高效完成车辆扣押、房产腾空等任务,让胜诉当事人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效率与温情。

多元解纷筑防线,司法服务真“贴心”

“争议不大的案件,可到综治中心免费调解,省时又高效。”在海门法院立案大厅,这样的引导已成常态。自2023年8月诉讼服务中心入驻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以来,该院创新形成“联合发力、指导调解、司法托底”的解纷模式,为群众提供法律指导、纠纷调处、司法确认等全流程服务。2025年以来,依托该平台已成功化解离婚纠纷、物业服务纠纷、小额借贷纠纷等案件150余起。

为提升基层解纷能力,海门法院定期开展专题法律培训,覆盖区镇(街道)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负责人、专业调处工作站调解员、网格员及“法律明白人”,今年已累计培训5次,惠及3000余人次。此前一起抚养关系纠纷中,综治中心调解员采用“背靠背”调解法,从孩子健康成长角度释法明理,仅2小时便促成双方达成一致。

此外,海门法院主动对接14个专业调处工作站,建立案件分流委托、跟踪反馈、考核评分制度,以周报形式公布调解实效;通过强化示范判决与调解作用,为简单案件明确诉讼预期,推动“能调尽调”。在某汽车减配案件中,法院联合消费者权益纠纷调解平台、价格评估平台,邀请技术人员答疑,历经两个多月协调促成和解,并引导涉事公司与其他消费者协商,实现纠纷实质化解。

接下来,海门法院将继续以司法为民为核心,用创新举措破解诉讼难题,以更优服务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辖区高质量发展筑牢司法保障。(张美芳)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