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全市公共法律服务机构聚焦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保障改善民生等领域,切实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法律服务的便捷高效。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咨询2.6万人次,办理援助案件6900多件,有效提升了法律服务覆盖面与满意度。
现开设“法律服务‘零距离’”专栏,全面展示公共法律服务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成果。
“钱到账了!真的到账了!”初秋的启东市综治中心调解室里,农民工老侯和几位工友围在手机前,一遍遍刷新着银行页面。几个月来的焦虑,终于随着这笔工资的到账而烟消云散。
事情源于今年5月,老侯等8名工人在公司安排下参与某钢结构项目施工。7月项目突然中断,工资却迟迟未能结算。工人多次追讨,负责人以“上家未结款”为由推诿,发包公司则坚持“按合同办事”。陷入僵局后,工人们走进启东市近海镇(高新区)“暖薪援”法律援助工作站寻求帮助。
近海镇工业园区有多家企业集聚,劳动者众多。为精准回应园区企业与劳动者的法律服务需求,启东市法律援助中心依托园区劳动争议一站式化解中心,设立了“暖薪援”法律援助工作站,将法律援助服务送达一线。
鉴于案件涉及多名农民工,涉及的两家公司存在劳务分包关系,三方对工资支付争议较大,法律援助工作站负责人迅速响应,指导农民工提交法律援助申请,并将前期收集的证据材料同步移交,为案件后续处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7月23日,启东市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暖薪援金牌律师团”成员李岩律师承办此案。李律师在接受指派当日,立即与8名工人逐一谈话,系统梳理案件事实,全面审核现有证据材料。依托工作站扎实的前期工作基础,李律师精准识别出用工单位与发包方之间的法律关系与责任划分,迅速确定诉讼策略,及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了解到部分工人家庭经济困难、情绪较为激动后,李律师主动向法院立案庭说明案件涉及民生与稳定的紧迫性,积极争取优先立案与快速审理。法院经审查后启动绿色通道,迅速完成立案程序,并同步组织庭前调解。
9月16日,在启东市综治中心调解室,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多轮调解,公司负责人与发包方最终达成一致,发包方当场支付11.2万元加工费,公司随即结清了8名农民工的全部工资。
从“暖薪援”法律援助工作站到综治中心调解室,一场可能陷入诉讼拉锯战的纠纷,在多个部门的联动下,仅用半天即实现“案结事了”。
“暖薪援”法律援助工作站成立以来,始终以提升服务效能为核心,每周安排律师值班,为该园区500余家企业、职工提供法律咨询,累计接待劳动者现场咨询约200人次;工作站在面对面服务来访群众以外积极“走出去”,值班律师参与园区重点企业“益企法治行”活动,通过发放维权联系卡、现场解读政策等方式,将法律援助服务直接送到劳动者身边;作为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站点高效运行“援调对接”机制,对调解不成的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案件快速启动流程,已为40名农民工欠薪案件提供法律援助,涉及工资金额34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