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今年9月,一场名为“通法惠民·送法进基层”的集中宣讲活动在海门如火如荼地展开。海门法院民一庭精心策划,组织各人民法庭及速裁庭组建专业宣讲团,宣讲在包场法庭辖区最先启动,各庭迅速在辖区展开,速裁庭跨过长江,将法律知识和司法服务直接送到海永镇群众家门口,宣讲实现了区镇全覆盖、村居全送达,让法治的暖风吹遍了江海大地的城乡角落。
精准配送,法律知识“活”起来
此次活动打破了传统普法单向灌输的模式,注重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在张謇纪念馆,开发区法庭为孩子们开设“历史+法治”沉浸式课堂,通过模拟法庭播下法治的种子;在五港社区,工业园区法庭《播放农村土地权益综合保护和纠纷解决》,便于基层工作者和群众随时学习;四甲法庭则面向百余名网格员和调解员,传授“调解方法与沟通艺术”,提升基层矛盾化解能力,三厂法庭针对不同村居的人口结构与纠纷特点量身定制宣讲内容。各法庭“按需普法”,针对不同群体定制宣讲内容,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得鲜活、实用。
创新载体,法治资源“沉”下去
活动的一大亮点是精心定制的普法资料U盘礼盒。这款由南通中院审定,海门法院定制的U盘,内含涵盖婚姻家庭、民间借贷、土地权益等热点问题的普法视频,采用“案例+法条”的生动形式,被广泛赠送给各村居。它不仅在现场播放,更成为留在基层的“法治资料库”,方便群众随时学、反复看,实现了“一次赠送,长期受益”的普法效果。
成效显著,司法服务“暖”民心
系列宣讲获得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广泛好评,多期活动得到海门政法公众号的推介。临江镇、海永镇、悦来镇相关领导均称赞活动送来了“法治干货”,有效扭转了基层工作者“怕担责、不敢管”的心态。村民们纷纷表示,这种“接地气”的普法方式解决了他们的实际困惑,让他们学会了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此次“通法惠民”活动是海门法院延伸司法服务、践行“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海门法院将继续探索更多元、更接地气的普法形式,让法治精神真正在基层扎根,为构建平安海门、法治海门贡献更坚实的司法力量。(孔大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