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基层立法联系点是新时代人大民主民意表达的平台和载体。正余镇人大主席团深刻把握这一职能定位,以畅通民意渠道、服务高质量立法为目标,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立法信息采集点建设,切实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传递上去。
坚持高标定位,用心打造民意立法“直通车”
阵地建设标准化。正余镇人大主席团整合现有的人大代表联络阵地资源,在“一家八站N点”内打造立法征询工作阵地,优化设施,夯实硬件支撑,确保活动有场所、工作有流程,营造了严肃、规范的履职环境。队伍组建专业化。正余镇人大主席作为立法联络站负责人,吸纳有法律背景的代表、村社区书记、司法部门工作人员、一线执法人员等29人,组建了一支兼具广泛性和专业性的信息员队伍。定期组织学习法律法规和立法知识,提升信息采集和意见提炼的能力。网络覆盖立体化。以正余镇立法联络站为中心,向下延伸至各立法信息采集点,横向联动镇派出所、司法所、重点企业、学校等,构建起覆盖各区域各领域的立法信息采集网络,确保民意征集的广度和深度。
推动高效运行,切实用好信息采集“枢纽站”
流程管理更规范。正余镇人大主席团对接收到的每一部法律法规(草案)立法征询任务,都严格按照“任务受理、集中解读、座谈讨论、广泛征集、审核整理、反馈归档”的六步流程开展,确保意见征集有序、高效、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对共计14部国家法律法规开展立法意见建议征询,累计征集意见建议95条,整理上报72条。征集方式更多样。积极探索“线上+线下”模式,利用代表联络群、网格群、公众号发布草案要点,24小时接收建议。结合代表接待选民日、专题调研等活动,面对面听取企业职工、农场主等基层群众意见,使意见征集更接地气、更富成效。意见提炼更精准。在收集原始信息的基础上,注重对分散、具体的民意进行归纳、梳理和提炼,过滤不当表述,在尊重民意的原则内,努力将“百姓话”转化为符合立法规范、具有参考价值的“法言法语”,切实提升立法征询质量。
抓好融合促进,不断彰显立法征询“新成效”
聚力服务国家立法。正余镇人大主席团上报的关于“建议对裸露身体作更为明确的定义,以免有恶意举报混乱执法,影响穿衣自由等公民的个人权利”意见建议,被全国人大采纳,并在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第五十二款中体现,切实为国家立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促进基层治理进步。从昌盛网格驿站内,到喆丰机器人的会议室内,这些分布在村民家门口、企业内部的立法信息采集点,实现了收集社情民意“全天候”、服务群众“零距离”。到目前为止,推动解决了基层群众反映的排水沟堵塞、路灯故障等20多个具体问题,得到了大家的广泛好评。不断厚植法治根基。将立法征询与普法宣传相结合,通过田间地头的立法解读、企业车间的案例宣讲、社区广场的法律咨询等形式,使群众参与立法的过程变成宣传普及法律、增强法治观念、讲好立法故事的过程,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的热情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