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金风送爽,丹桂飘香。值此国庆中秋双节来临之际,通州区川姜镇三合口村以“传承文化根脉·共筑精神家园”为主题,精心策划了“巧手制灯映团圆”“竹艺传情寄乡愁”“书香润心话振兴”“共品月饼叙温情”四项活动,将传统节日文化、非遗技艺传承、全民阅读推广与美食体验深度融合,让村民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在书香浸润中凝聚发展共识,在团圆氛围中厚植家国情怀。
巧手制灯映团圆 点亮传统技艺之光
在三合口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齐聚一堂参与“花灯DIY”体验。志愿者首先讲解了中秋花灯的历史渊源:“从汉代宫灯到唐代走马灯,花灯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承载着驱邪祈福、团圆美满的美好寓意。”随后,村民们用木质框架、PVC纸、灯串带等材料,制作出莲花灯、兔子灯等造型各异的花灯。“我这个是给孙女做的兔子花灯,可爱的兔子活灵活现!”村民李大妈举着创意花灯笑道。不一会儿,一盏盏形态各异的花灯便制作完成,点亮灯源后,暖黄的灯光透过彩纸,映出满室温馨,也点亮了大家心中的团圆期盼。


竹艺织梦寄乡情 非遗菱编载福愿
如果说花灯环节充满了童趣与温馨,那么接下来的非遗“竹编菱韵”制作体验,则让大家领略了传统手工艺的独特魅力。志愿者手持竹篾示范:“菱形挂件讲究‘经纬相交、疏密有致’,既象征团圆美满,又暗合‘菱’与‘灵’的谐音,寓意心灵手巧。”村民们跟着学习“挑一压一”的编织技法,将青竹篾编成菱形框架,再缀以红绳、流苏和干桂花。“这根竹篾要编得紧些,挂件才结实。”“桂花要放在中心,象征‘花好月圆’!”在志愿者和同伴的互相帮助下,一个个精致的菱形挂件逐渐成型。这些挂件不仅是精美的装饰品,更承载着大家对非遗的喜爱与传承之心,不少村民表示,要把这份“中秋记忆”带回家好好珍藏。


书香润心话振兴 全民阅读共筑未来
热闹的手工活动后,现场逐渐安静下来,进入了“月韵书香”全民阅读环节。村委会精心挑选了一批与中秋传统文化、诗词歌赋、乡村振兴相关的书籍报刊,布置了一处温馨的阅读角。村民们或静心阅读,或低声交流。不少村民表示,这样的阅读活动既增进了邻里感情,也让大家在忙碌的生活中静下心来,感受文字的力量。

共品月饼叙温情 团圆滋味暖人心
活动的最后,迎来了最温馨的时刻——共享月饼。三合口村村委会为大家准备了香甜可口的月饼。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品尝着象征团圆的月饼,唠着家常,分享着活动的收获与喜悦。月饼的甜,甜在嘴里,更甜在心里。这一刻,邻里之间的距离被拉近,浓浓的乡情在欢声笑语中升华。大家品尝的不仅是月饼的美味,更是国家富强、乡村和美带来的幸福滋味。

此次中秋活动,以文化为纽带,将实践的乐趣、非遗的厚重、阅读思考的深度和团圆共享的温情完美融合,不仅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凝聚了人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与归属感。未来,三合口村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村民生活,凝聚发展合力,共同建设更加和谐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