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9月17日南通讯 清晨的南大街,晨曦刚漫过街角,印着快递、外卖标识的电动车已穿梭在街巷里,车筐里除了包裹、餐品,还装着反诈宣传册、民情记录本。这是和平桥街道今年三月启动聘请“流动网格员”计划后,街头巷尾常见的忙碌图景。如今,首批5名快递员、外卖骑手化身穿梭街巷的“民情速递员”,在街道的统筹引领下,用车轮丈量网格温度,让每一辆车都成为连接民生与服务的“移动纽带”。
激活“路路通”力量 深耕服务脉络
“快递员、外卖骑手每天走街串巷超 10 小时,对楼栋布局、邻里情况门儿清,是网格治理的天然‘生力军’。”面对老旧小区网格管理中“人少事杂、覆盖不足”的现状,和平桥街道精准施策,联合顺丰、中通等快递网点及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启动“流动网格员”计划,让“流动大军”从“送货送餐人”变身为网格服务的“辅助力量”。这些“活地图”对辖区的熟悉度源于日常送件积累:哪家是常订外卖的独居老人、哪栋楼单元门口有坡道方便推车、哪条小巷在雨天容易积水影响通行,他们都烂熟于心。他们随口提供的“302最近收快递地址变了,可能换租户了。”“501老人女儿每周都寄保健品过来。”等细节,总能帮上大忙。
和平桥街道先明确信息收集、隐患发现、便民服务等 6 项核心职能,再邀请社区网格员、民警开展专题培训,重点讲解反诈知识、隐患识别技巧;快递员、骑手发现问题可通过专属微信群实时反馈,街道协调职能部门限时处置。
延伸“多面手”服务 织密民生网络
这些“流动网格员”穿梭街巷,既是隐患排查的“移动哨点”、便民服务的“暖心纽带”,也是反诈宣传的“流动驿站”,用车轮织密民生服务网。他们化身“移动啄木鸟”,暴雨天上报窨井堵塞、日常反馈楼道堆物,今年累计上报隐患36处,街道联动处置率达100%,用“随手拍”守护街巷安全;开展微协助30余次,帮老人搬重物、提醒缴费等。
而反诈宣传更是他们的“重点任务”。这些反诈宣传册作为“特殊快件”随包裹、餐品一同送到居民手中。和平桥街道联合派出所专门开展“反诈赋能”培训,定制“养老诈骗识别指南”,教他们通过“看品类、观状态、问渠道”识别风险。有独居老人收到高价保健品快递时,“流动网格员”对照手册耐心讲解识破骗局;遇到老人接听中奖电话,他们及时拿出手册提醒风险,多次帮居民避免养老钱受损。今年夏天,他们已劝阻诈骗 5 起,发放手册300余份,让反诈防线随车轮延伸到千家万户。
跑出“民情车”速度 提升治理经络
在和平桥街道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治理效能的跃升:问题平均响应时间从 24 小时缩短至 18小时,民生诉求解决率提升至 98%。这些变化的背后,正是“流动网格员”与传统网格体系形成的治理合力,让“民情车”真正成为基层服务的“加速器”。独居老人张奶奶家的楼道灯坏了,骑手反馈后第二天就修好,这样的“快速响应”已成为常态。社区网格员小张深有感触:“以前光靠我们 5 个人跑遍75栋楼得两周,现在骑手随手拍、实时传,我们能集中精力解决重点问题。”
“‘流动大军 + 网格’的融合,打破了治理半径的局限。”这支穿梭街巷的“民情车”队伍,正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让基层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感知”,在车轮滚滚中驶向更精细化、更具温度的未来。(黄丽 秦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