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灶街道:“银发生态圈”打底、“壹元公益”唱戏 ,解锁“家门口”的幸福密码
2025-09-10 17:4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9月10日南通讯 近日,在秦灶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乒乓球室里,81岁的冯维祖爷爷照常与球友展开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切磋。挥拍、扣杀,动作干净利落,丝毫不显老态。“别看我这把年纪,身体还硬朗着呢,上午和下午各打一小时乒乓球,雷打不动。”他自豪地说,“这个习惯,从中心开业坚持到现在。”

成立于2014年的秦灶街道日间照料中心,位于秦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二楼,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设有多功能活动区,是目前辖区内重要的社区养老枢纽。该中心现由江苏莱洋健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团队涵盖社工、康复师、护士、营养师、老年人能力评估师、护理员及社区食堂工作人员等,形成了一支专业化的为老服务队伍。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快,社区养老需求越来越多元,也越来越迫切,原有的服务设施和内容已难以满足现状。”中心负责人李云介绍。去年下半年,在街道的支持下,该中心完成了软硬件升级改造,实现了从陈旧杂乱到现代实用的转型。

改造后,该中心依据“动静分离”原则重新规划空间,设置了多功能会议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健身房等基础功能区,并创新增设儿童游乐区、阅读空间、“壹元慈善公益小屋”及为老服务联盟阵地,进一步拓展了服务维度。其中,儿童区尤其受到老人们的欢迎——这里不仅是孩子们的乐园,更是老人安心带娃的“暖心角”。“很多老人要帮子女照顾孩子,他们既需要活动空间,也得有地方安置孩子,‘动静分离’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李云说。

作为老年人“家门口的幸福驿站”,该中心紧紧围绕实际需求,提供送餐助餐、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应急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五大类基础养老服务,并推出多项个性化定制服务,例如上门泡脚、修剪指甲、居室清洁等,实现养老服务与老人需求之间的精准对接。

“我们将服务清单细化为28个具体项目,从送餐上门到康复训练,老人们几乎不用跑远路,就能解决生活中的大部分难题。”李云说。目前,该中心已开发“米涞365”小程序,支持线上点餐、即时配送,每日有150份左右的餐食由中央厨房统一制作并配送至各社区助餐点。

除基础服务之外,该中心的特色公益项目尤其让人眼前一亮。开设“银龄芳华”“悦享未来”公益课堂,组建“莱洋红管家”志愿服务队,面向老年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七类特殊群体提供无偿或低偿服务。“家住秦灶新村的王连英上周说脚指甲嵌得疼,我们马上安排有医护背景的志愿者上门处理。”社工倪灵一边翻看服务记录一边说道。而在“银龄芳华”课堂上,老人们正认真学习智能手机操作。“以前连健康码都不会调,现在都能和上海的孙子视频了。”周阿姨喜滋滋地说。

最具特色的“壹元爱心驿站”,将公益慈善深度融入日常养老场景。通过“壹元理发”“壹元理疗”等服务项目,老年人仅以极低的成本,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生活与健康照护。这些公益项目不仅与其他服务形成互补,还以微小而持续的方式传递社会温暖,切实减轻老人的生活负担,营造了“养老不离社区,服务就在身边”的友好环境。

在推进医养结合方面,该中心也做出了积极尝试。每周二、周四下午,第六人民医院的医护团队都会准时到来,开展综合性预防干预训练。老人们参与“数字接龙”等认知训练游戏,医护人员则为高血压患者测量血压,营养师同步讲解季节性饮食健康知识。“这是我们开展的失能失智预防干预项目,每周两次,每次50至60分钟,”李云介绍,“既提升老人的健康意识,也有效延缓机能退化。”

面对不断加剧的老龄化趋势,社区养老服务的提质扩容已刻不容缓。未来该中心将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广社会化购买服务模式,持续优化线上平台,让老人和家属可以像“点餐”一样便捷选择助浴、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真正实现“需求一键达、服务精准送”。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