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开·艺通江海”文艺直通车 | “七”待已久,“书”夕相伴——海门区四甲镇各村居开展七夕主题阅读活动
2025-08-29 17:5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节日精神文化生活,近日,四甲镇各村居农家书屋举办“‘七’待已久 ‘书’夕相伴”主题阅读活动,在书香中度过了一个充满诗意的传统佳节。

靶场村

活动伊始,志愿者以“七夕的由来”为切入点,通过生动的动画短片和趣味问答,向孩子们讲述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织女为什么能织出五彩云霞?”“喜鹊为什么要帮牛郎织女搭桥?”孩子们高举小手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随后,志愿者老师带领大家共读经典绘本《七夕的故事》,用细腻的文字和精美的插画,引导孩子们感受传说中蕴含的浪漫情怀与传统美德,让“爱与陪伴”的种子在幼小的心灵中悄然萌芽。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当数扭扭棒花朵手工制作。考虑到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工作人员提前准备了五颜六色的扭扭棒、剪刀、胶水等材料,并详细演示了花朵的制作步骤。“先把黄色扭扭棒绕成圆形做花蕊,再用粉色扭扭棒剪出花瓣的形状……”在家长们的辅助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起材料动手创作。有的小朋友专注地弯折扭扭棒,认真调整花瓣的弧度;有的则和家长分工合作,你花蕊、我粘花茎,亲子间的互动温馨又默契。不一会儿,一朵朵形态各异的“花朵”应运而生。捧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的笑容,纷纷表示要把花朵送给爸爸妈妈,表达心中的爱意。

此次七夕主题活动,将传统节日文化与阅读、手工实践相结合,不仅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了七夕的习俗与内涵,更培养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与热爱。接下来,靶场村农家书屋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未成年人文化活动,为孩子们搭建学习、成长的平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联义村

活动伊始,村民通过视频共同了解了七夕节的起源与习俗。从牛郎织女的传说到古代女子乞巧祈福的传统,生动形象的画面和讲解让在场观众沉浸于七夕的文化底蕴中,尤其让孩子们对这一节日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随后开展的“七夕知识问答”环节气氛热烈。志愿者围绕七夕历史、诗词典故等提出问题,村民们踊跃抢答,尤其是小朋友们表现积极,在互动中不仅巩固了知识,也收获了小小的奖品与欢笑。

好书推荐环节成为活动的一大亮点。可爱的小朋友率先登场,向大家推荐了《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有好多好多有趣的知识,比如天上为什么会下雨、小鸟为什么会飞,就像解开一个个神奇的谜题,特别有意思!”小朋友稚嫩的声音和认真的推荐,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一对姐妹则分别推荐了喜爱的文学作品,并讲述了阅读如何陪伴她们成长;亲子家庭则通过共读绘本、童话故事,展现了温馨的阅读氛围。这一环节激发了村民的阅读兴趣,许多人都表示要借阅这些书籍。

联义村未来将继续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更多文化阅读活动,助力乡村文化建设,营造“书香联义”的良好风尚。

胜宏村

活动当天,工作人员以七夕节的深厚历史为引子,通过生动的讲解,带领大家穿梭于古老的传说与现在的文化之间,详细阐述七夕的起源、发展及其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从牛郎织女的美丽传说,到穿针乞巧、晒衣晒书等民间习俗的生动再现,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受到七夕节独有的浪漫与温情。

随后,阅读环节成了活动的重头戏。《他乡七夕》的思乡之情,《鹊桥仙》的深情缱绻,《行香子(七夕)》的清新雅致……一首首经典诗词在大家的朗诵声中缓缓流淌,不仅让人领略到古代文人墨客的七夕风情,更激发了现场每一位听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无限向往与热爱。

此外,活动还融入了红色文化元素,通过分享革命先辈徐琛与余哲贞的爱情故事,展现了革命时期爱情的坚贞与伟大。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活动内容,更让青少年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深刻理解了革命先烈的崇高精神与爱国情怀。(黄凡)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