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8日南通讯 在南通市秦灶街道,一项温暖人心的“慈善三联”模式正悄然绽放,为辖区大龄失业群体点亮了“家门口”就业的希望之光,成为街道就业促进工作与慈善事业深度融合的典范。
今年,秦灶街道农社办携手秦灶街道慈善分会、社会组织联合会,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开启了“零失业社区探索”的征程。其中,“零失业社区路径探索——退休及大龄失业人员再就业支持计划”项目犹如一颗希望的种子,在街道慈善分会、常青退休再就业服务社、北极星志愿服务社、濠风尚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服务中心的联合精心培育下,正茁壮成长,取得令人瞩目的阶段性进展。

在过去20余天里,项目团队如同一群辛勤的使者,深入尚品名邸小区,展开地毯式排查,两千余户居民家中留下他们关怀的身影。他们精准锁定近百户有就业需求的家庭,通过构建起“需求摸排—岗位对接—专业指导—志愿帮扶”的闭环服务机制,编织起一张密不透风的社区就业保障网。南通市常青退休再就业服务社凭借深厚企业资源,在“岗位端”强势发力,积极对接辖区企业,挖掘出一个个适合大龄群体的灵活就业岗位,如同点亮一盏盏希望的灯塔;北极星志愿服务社则深入“居民端”,志愿者们敲门入户,详细收集居民就业意向、专业技能和时间安排等信息,用心倾听每一个家庭的期盼;濠风尚社会组织能力建设服务中心全力提供流程优化与标准制定支持,同时联动高校大学生以及慈善志愿者加入入户调研,加速信息录入与筛选,让服务模式高效协同运转,各方力量紧密协作,奏响慈善与就业的和谐乐章。
56岁的杨先生便是这首乐章中的动人音符。他曾因渔具店经营困难面临举家搬迁的困境,但在“慈善三联”模式的温暖怀抱中迎来转机。北极星志愿服务社在摸排中了解到他的特殊情况后,项目组迅速行动,常青服务社为其匹配到时间灵活的社区安保岗位,濠风尚中心协助完成入职对接。如今,杨裕生白天继续经营自己的渔具店,晚间从事安保工作,生活重新找回平衡与希望。他感激地说:“本来已经准备回老家了,没想到还能在家门口找到这么合适的工作,真的特别感谢!”这简单的话语背后,是“慈善三联”模式实实在在的成效,是慈善公益力量温暖人心的见证,也是秦灶街道“秦社为民”项目的生动体现。
截至目前,项目已初步筛查出近百户存在就业困难的家庭,并成功帮助多位大龄失业居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这不仅是数字的突破,更是无数家庭生活的改变。”秦灶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周戈亮表示:“看到居民重新就业、重展笑容,一切努力都值得。”未来,三方将继续加强协作,优化服务流程,扩大“零失业社区”实践覆盖面,以更有温度的精准服务助力基层民生保障与社区和谐发展,让“慈善三联”模式的光芒照亮更多大龄失业人员的就业之路,为更多群众带来福祉,让慈善之花在就业的土壤中绚烂盛开。(杨银慧 薛美凤 陈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