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8日南通讯 “以前电动车充电要推到地下车库,坡道太陡,我们老年人很不方便。现在楼道后面就有集中充电车棚,下雨天还能挡雨,太贴心啦!”北城名郡居民李峰的感叹,道出了小区近来的真切变化。“以前下楼就是外出,现在下楼是去‘第二议事厅’‘共享空间’!”5号楼的冒兰芳笑着补充。从“沉睡地带”到“宝藏空间”,架空层“变形记”与集中充电车棚落地,不仅是居民意见与社区规划的“双向奔赴”,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破圈”发展的生动实践。

聚焦问题察民意,巧破“架”“桩”急难愁
北城名郡建成已逾十年,架空层长期被电动车、杂物占据,既堵塞通道又暗藏消防隐患;地下车库坡道陡,老年人推车充电更是难上加难。“孩子在楼下玩,总担心电动车自燃。”“架空层堆得乱七八糟,看着就堵心。”……居民的呼声,成了社区党组织的“心头事”。党组织迅速行动,发动党员、微网格员、居民代表组成“民情收集队”,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累计征求102户居民意见。从“希望架空层能有活动空间”到“充电车棚得离家近、够安全”,一条条朴实诉求被细致记录,最终梳理出“空间利用”“安全充电”两大核心需求,成为改造方案的“指南针”。

聚焦议事共商治,齐“架”民心解“桩”事
“架空层改活动空间,电动车往哪放?”“车棚选址离我家太近,会不会吵?”面对改造中的分歧,社区党组织搭起“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组织党员、微网格员、居民代表、物业人员围坐议事。讨论中,有人提议架空层分区域打造议事、共享、儿童空间,兼顾多元需求;有人建议充电车棚选址要利用空余地块,同步配套消防设施。从功能布局到细节设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思想碰撞中求同存异。党员带头发挥先锋作用,居民代表主动做通邻里工作,最终敲定“空间优化+安全充电”方案。架空层按需改造,车棚就近选址,难题在共识中迎刃而解。

聚焦实效惠民生,“架”起幸福“桩”稳心
北城名郡5号楼改造后的架空层褪去了往日的杂乱,摇身变为多功能空间,议事空间里,木质长桌旁常围坐着居民代表、党员和网格员,曾经需要辗转协调的难题,曾经“多头跑”的难题在这里高效化解,邻里间的隔阂在坦诚交流中逐渐消融;儿童区的彩绘墙前,孩子们围着彩绘跳格子,家长站在一旁轻松闲谈,这个曾经的“灰色地带”,成了居民争相打卡的“网红空间”;“共享空间”内元宵节开展包汤圆、猜灯谜活动,端午节开展包粽子活动等等,邻里关系在互动中愈发亲近。与此同时,11处集中充电车棚的建成,可容纳100多台电动车,同时配备灭火器、灭火毯,彻底解决了电动车“飞线充电”“架空层充电”的安全隐患。车棚内充电桩整齐排列,扫码充电、自动断电等智能功能方便又安全。架空层的“蝶变”、充电桩的“上岗”,看似是小改造,实则是大民生。从收集诉求到协商议事,从方案落地到效果显现,社区党组织始终把群众“小事”当“大事”,用“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的实践,让治理举措充满温度。
未来,社区党组织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让“党建红”始终引领“民生暖”,让社区成为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幸福家园。(范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