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8日南通讯 近年来,和平桥街道不断把党建引领贯穿到基层治理全过程各方面,社区作为街道基层治理的“前沿阵地”,积极响应部署,以“解民忧、办实事”为核心,实践“党建+网格治理”模式,将党组织力量转化为社区治理的实效,让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在家门口持续升温。
党员带头织密网格安全防护网
“以前总担心车棚充电安全问题,现在每周都能看到党员志愿者和网格员一起检查,心里踏实多了。”家住花园角小区的张大爷笑着说。为筑牢社区安全防线,起凤社区党委将辖区划分为8个网格,专门组建以退休老党员为主力的凤鸣网格安全巡逻队,每周开展全面巡查,重点排查消防设施完好度、燃气使用规范、电路老化隐患、高空抛物风险等关键问题,做到“隐患早发现、问题早处理”。
巡查中,党员志愿者们充分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主动扛起老旧楼栋、独居老人家庭等重点区域的排查责任。今年76岁的老党员吴银珠,家中虽有老人需要照料,却始终坚持参与网格巡查,她说:“我在这住了30多年,哪家有特殊情况都清楚,能为大家的安全出份力,累点也值。”在党员们的带动下,巡逻队形成了“排查—记录—整改—反馈”的闭环机制,有效防范了安全事故发生,让居民住得更安心。
多方协作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
“大家看,这个蓝色的垃圾桶装可回收物,像塑料瓶、旧报纸都可以放进去;绿色的是厨余垃圾桶,剩菜剩饭要倒在这里。”8月14日下午,社区党委、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物业公司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中,志愿者们通过实物展示、趣味互动等形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引导孩子们从小养成环保习惯,不少孩子还主动表示要当家里的“垃圾分类小监督员”。
除了线下针对青少年的集中宣传,社区网格员还搭建线上宣传阵地,充分利用各小区居民微信群,定期推送垃圾分类指南、错误投放典型案例、可回收物兑换规则等内容,实时回复居民“怎么分、往哪投”的疑问,让宣传覆盖到每一户家庭。线上线下联动的宣传模式,让垃圾分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用心用情化解居民生活揪心事
面对居民急难愁盼,社区党委始终以“快速响应、高效解决”为准则,让服务暖到居民心坎里。目前南通频遭夏日雷暴影响,将军园小区因基础设施老化,户主陈先生家中出现天花板漏水、墙皮泡鼓的问题,他急匆匆赶到社区求助。社区当即安排网格员跟进,随陈先生到家查看现场,天花板多处水渍、阳台墙皮翘起、地面摆放接水桶。为找准漏水源头,工作人员先排查室内管道排除陈先生家自身问题,通过在阳台外侧平台查看,最终发现是楼上住户空调外机密封胶老化开裂,导致雨水渗入墙体。随后,社区网格员上楼与业主沟通,从邻里和谐、房屋维护的角度耐心劝说,打消业主对维修责任的犹豫,最终业主同意尽快维修。网格员第一时间将协调结果告知陈先生,提醒其注意保护家具家电。陈先生感激不已:“多亏社区帮忙,不仅解决了漏水问题,还避免了邻里矛盾!”
从党员带头守护网格安全,到多方协作倡导垃圾分类,再到快速化解居民漏水难题,社区党委始终把“居民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以党建为纽带,串联起党员、网格员、物业、居民等多方力量,把民生实事办在实处、办进民心。未来,社区党委将继续以党建为引领,聚焦居民新需求、新期待,不断优化服务模式,让社区成为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的“温暖港湾”。(谢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