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3日南通讯 走进和平桥街道北濠东村社区,一幅邻里和睦、服务暖心、治理有序的画卷徐徐展开。近年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不断织密“社志融合”网络,将社会组织、专业社工与志愿服务深度融合,凝聚起多元治理力量,让幸福之光照亮社区的每个角落。

党建引领牵红线,织牢融合“组织网”
北濠东村社区始终把党建引领作为“社志融合”的根本保障,通过扩大党建“朋友圈”,将散落的治理力量串联成线、织密成网。在社区第七届公益伙伴节上,社区党委主动对接辖区共建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资源,签订共建协议30多份,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共赢”的合作格局。羽牧餐饮、梁丰乳业等10余家单位现场认领特殊群体爱心餐、牛奶助慈善等公益项目,为社区公益事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针对社会组织发展,社区建立“党建指导员+功能型党支部”双轨模式,成立义工联合会等4家社会组织党支部,向25家社会组织派驻10余名党建指导员。老党员卫益群带领的康健互助中心,从单纯的文艺团队转型为社区为老服务的重要力量,知止堂义学党支部书记胡晖莹17年扎根社区国学公益传播,服务社区“一老一小”,成为党组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

培育机制强根基,织细融合“能力网”
“从退休后在家待着闷得慌,到现在带领‘濠管家议事联盟’把小区打理得井井有条,我这晚年生活比年轻时还充实!”濠管家议事联盟负责人黄钱玉的感慨,道出了社区培育机制带来的变化。
在多年的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社区探索出“群众领袖—团队首领—治理骨干”的三阶培育路径,让普通居民逐步成长为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社区通过网格走访挖掘出黄钱玉、丁茂琴等十余名有热情、有能力的“群众领袖”,通过“社会组织能力提升班”等系统培育,将他们打造成“濠管家”议事联盟等专业化团队的“领头雁”。“濠管家”议事联盟成立以来,通过每月议事会解决停车位规划、绿化改造等民生难题,昔日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变身“康养花园”,收获居民点赞。专业社工在此过程中发挥“赋能者”作用,运用“匠心勤人”技能共享平台,让水电维修能手葛金如等10余名居民亮出“绝活”,开展邻里互助服务活动,既解决了实际困难,又激活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多元平台搭舞台,织密融合“服务网”
“没想到刚反映屋顶漏水,第二天就上门了!”陈阿姨的满意笑容,是社区精准服务的生动注脚。近年来,社区聚焦老年群体、新居民、青少年等不同群体的差异化需求,精心搭建“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的服务平台,让“社工引领、志愿参与”的融合暖流,如春雨般浸润着辖区的每个家庭。
社区通过公益坊孵化出“微光食刻”送餐、“健康守门人”义诊等微项目,由专业社工统筹协调,志愿者分工落实。80多岁的独居老人周嬷嬷每天都能收到志愿者送来的热乎饭菜,“社区比亲人想得还周到!”这句朴实的夸赞,道出了居民对“社志融合”的真切感受。同时,社区还围绕老龄人口占比高、外来人口多等问题,实施老年人助餐、新居民融入等贴合居民需求的志愿服务项目,联合南通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开设社区便民医疗点,让居民就医服务“零距离”。这点点微光汇聚成的暖流,不仅点亮了寻常日子的幸福底色,更织就了一张覆盖全龄段、全天候的“服务网”,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能感受到家的温度。
如今的北濠东村社区,1600余名注册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20余家社会组织扎根社区沃土,居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持续高涨。一张越织越密的“社志融合”网,正让幸福的光芒在北濠大地上愈发璀璨。(赵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