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3日南通讯 今年以来,崇川区和平桥街道不断把党建引领贯穿到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推动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资源下放、服务下沉,依托党建引领创新出“党建+”的社区治理模式,努力实现社区“大党委”领导下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
党建引领 实现“双网并行”全覆盖
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和平桥街道以“党建+网格”为抓手,实行“多网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通过多层级网格长的实体服务和互联网虚拟网格“双网”,辖区派出所、城管队伍参与的多网并行模式,打造出社区治理的全领域全覆盖。构建形成“社区(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中心户(党员)”的四级组织体系,将党支部建在小区、阵地设在楼栋,确保居民找得到党员,党员找得到组织,组织找得到阵地。推动党建引领延伸到基层治理的“最末端”。
以党建为纽带,以网格为单位,将党员先锋力量下沉到一线,吸纳政治强、业务精、懂治理、有魄力、敢担当的党员、老干部、妇联志愿者等担任微网格员,充实“精网微格”服务队伍,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格局,重塑社区治理最小单元,让党员成为社区党建工作中的“活跃细胞”,将党的服务延伸到居民群众“家门口”。同时,运用“网格云客厅”实现社区基础数据信息的收集、管理、应用。
居民自治 激发社区内生力量
一直以来,和平桥街道充分引导社区内生力量发掘社区需求,聚焦辖区难点问题,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建设,社区以居民自治力提升为抓手,一方面通过紧扣居民最关心、最重视、最需要的问题,聚焦各类民生事项,以各社区网格党群服务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为服务居民的主阵地,依托专业社工和社会组织,通过“三社联动”凝聚各方力量,理顺服务居民渠道,开展各类为民服务活动。
颐和社区协同中医院、汉药中医医院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置免费茶饮处,为老年人提供“一盏茶”服务;濠北社区为中青年提供“一整天”服务,组织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课堂,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发展;濠西社区为孩子们提供“一米高”关爱,在暑期开办“青芒课堂”,联合社会力量设置特色化课程,扩大未成年人服务半径。将一站式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将基层治理从“最后一公里”缩短为“零距离”。另一方面街道各社区积极依托“公益银行”“积分超市”激发居民深度参与,在治理中培养居民的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意识。
民主协商 扩容党建“朋友圈”
和平桥街道各社区依托党建联盟和社区“大党委”,与联盟单位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共建单位自身优势,开展“清单式”服务,实现党建引领下资源、需求、服务的共驻共建共联共享,构建起科学有效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借助“颐月谈”等各类议事平台,开展民主协商议事,组织驻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以及“两代表一委员”等各类社会力量,合力推动社区治理各项工作,努力寻求社会管理服务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新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良好生态,不断扩容党建“朋友圈”。
颐和社区在各网格中搭建以“民事民议”“协商于民”为特色的“颐月谈”议事平台,形成“楼道长”收集民意、网格员对接、部门认领的议事新模式,精准破解民生堵点。由社区党委牵头,网格员常态化收集居民诉求,建立“问题清单”,依托部门联管进格行动,邀请住建、城管、消防等部门联管员担任“治理顾问”,今年已成功协调居民烦心事10余件,一步步将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清单”变为“满意清单”,逐步构建起“民事民问、民事民管”的新格局。
下一步,和平桥街道将持续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共情的亲民贴民利民为理念,以服务小切口解锁大民生为目标,奋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柔性善治共同体,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薛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