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跟着我的动作一起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每天早上8点,南通市新城小区28号楼的银龄活动室里就热闹起来,老人们聚在这里排练舞蹈,开启活力满满的一天。这已然成为小区老年居民生活的日常写照。
近年来,南通崇川区文峰街道新城社区以满足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创新养老服务模式,打造家门口的“嵌入式”养老服务圈,提升老年居民的幸福感。
多维阵地建设,满足多样需求
新城小区28号楼活动室约600平方米,通过联动机制打破传统养老服务站的“单一功能”的局限,打造成多功能嵌入式社区养老阵地。走进这里,各类功能室一应俱全。社区食堂、心理咨询室、康复理疗室、活动娱乐室、读书阅览室布局合理,环境舒适。
社区还根据老人实际需求丰富服务内容,使得这里成为居民日常“打卡”热门地。临近中午,社区食堂门口排起长队,老人们结伴就餐。空巢侨眷陆栩开心地说:“家就在楼上,几步路就能吃到热乎饭,饭菜荤素搭配,省心又实惠。”该食堂日均接待近100人次,成为社区养老服务的“人气地标”。
凝聚多方合力,提供贴心服务
新城社区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建立养老协同治理机制。融合雷锋车队、江海好阿姨等多方资源,依托功能性设施提供适配性服务,打造特色服务清单。为辖区老人提供健康义诊、文化娱乐、公益理发、爱心出行等多元化服务,针对特殊群体开展精准帮扶。
社区还设立“养老顾问”活动室,由“五老”人员为老人提供政策咨询、服务对接等个性化指导。“这个康养驿站定期给我们测血糖、量血压,做康养理疗还教健康知识,对我们身心都好!”前来做艾灸的戴奶奶赞不绝口。社区链接医务资源,配备专业康复设备,让服务更贴心。
丰富文化生活,增添银龄乐趣
新城社区以满足老年需求为出发点,成立各类社团,如秋韵艺术团、党建智囊团等。同时对接老年大学,开设声乐、舞蹈等丰富课程,满足老年群体学习需求。社区还积极培育创新文化资源,结合传统节日等开展多样活动。
在端午时节,组织制作艾锤;开展网格读书日,共享阅读之乐;举办美食话家常活动,增进邻里情谊。独居老人王桂萍对社区开展的非遗手工技艺体验活动赞不绝口:“做的香囊挂件精致又实用,挂在家门口很漂亮。”丰富的文化活动让老年人在接受文化滋养的同时,增强了获得感和幸福感。
新城社区通过一系列举措,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未来,社区将继续聚焦老年人需求,整合养老资源,拓展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港湾”,让更多老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续写温暖的夕阳篇章。(季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