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东街道:强国复兴担使命 双拥共建谱新篇
2025-08-02 22:4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8月2日南通讯 新兵守国,老兵守家。在南通市通州区兴东街道陆扶桥村,一场跨越千里的“结对帮扶”行动,让远在艰苦偏远地区服役的新战士范云龙和家乡的兵支书邱汉森紧密相连,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前方打胜仗,后方是靠山”的双拥精神,更展现了通州双拥工作的温度和深度。

家国大爱 书写奉献新篇章

所谓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选择负重前行。范云龙的父亲范雪余是村里纯朴的庄稼汉子,可谁也没想到,这位常年被疾病困扰的父亲,在得知儿子报名参军时,正经历着癌症术后复发的煎熬。那时他刚做完化疗,身体虚弱得连走路都需要搀扶,医生反复叮嘱要静养休息,可当范云龙犹豫着要不要放弃入伍机会时,范雪余却红着眼眶拍板:“国是千万家,没有国哪有家!你去当兵,爸等你建功立业的好消息!”送别那天,范雪余看着儿子胸前的大红花,他颤抖着整理好儿子的衣领:“到了部队好好干,别惦记家里,爸硬朗着呢!”转身回家的路上,这位坚强的父亲再也忍不住泪如雨下。​

今年初夏,范雪余的病情复发住院,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坚持不让大家告知真实病情,反复叮嘱:“别让云龙知道,孩子保家卫国,我不能拖他的后腿。”这位朴实的父亲,用隐忍诠释了“舍小家为大家”的深明大义。范雪余的深明大义,让村干部们深受感动,他们默默扛起了这份托付,住院期间,大家每天去医院探望,帮着办理缴费、取药手续,还协调村里的志愿者轮流陪护,让范云龙的母亲能稍作休息。同时也向范云龙传递“家中一切安好”的消息,确保云龙在部队安心服役。

鱼雁传书 架起军民连心桥

自范云龙戴上红花踏上戍边征程的那一刻起,退役军人、兵支书邱汉森就主动扛起了“老兵带新兵”的责任。结对帮扶人邱汉森深知军营生活的苦与甜,更明白远方亲人的牵挂对年轻战士的重要性。他坚持书信、电话、视频等方式,将家乡的关怀送到军营,不仅传递通州区党委、政府的关怀,更用自己的军营经验为范云龙答疑解惑。

新兵训练阶段是军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一句暖心的叮嘱、一次真诚的交流,都可能成为年轻战士坚持下去的动力。今年新兵训练期间,邱汉森专程前往新兵训练基地,带着家乡的问候和战友们的鼓励,为范云龙加油打气。看到晒得黝黑、瘦了一圈的范云龙,邱汉森拉起他的手:“咱当兵的,肩膀扛的是责任,练的是硬骨头。看到你的眼神从迷茫变得坚毅,动作从生疏变得标准,这就是军人的成长!你爸在家盼着你成为好兵,继续加油!” ​

真情帮扶 做好军属贴心人

“军人在前方保家卫国,我们就要为他们守好大后方。”这是邱汉森常挂在嘴边的话,更是他日复一日的行动指南。范云龙入伍前就读的学校有一笔助学金需要办理,涉及学籍证明、入伍材料等多个环节,范母文化水平不高,看着复杂的表格一筹莫展。邱汉森得知后,二话不说带着相关材料,跑遍通州区人武部、教育局多部门,帮他办妥所有手续。这样的“小事”在邱汉森的工作清单上比比皆是,他定期了解范云龙家庭成员生产、生活等情况。

范雪余因疾病花费较大,邱汉森协调街道退役军人服务站,申请了专项救助资金,并联系爱心企业,为范云龙家送去慰问金、米油等物资,还邀请来村居医生定期为范雪余做基础的健康检查。农忙时节,范云龙家的两亩麦子没人收割,邱汉森发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10余名队员,半天就完成了收割、晾晒工作。范雪余激动地说:“有这么多好心人帮衬,云龙在部队能安心服役,我们全家都感激不尽!”

新兵守国,是青春热血的铿锵誓言;老兵守家,是岁月沉淀的无声大爱。在这场跨越山河的守护中,我们看到的是军人的奉献,是退役军人的担当,更是全社会对军人的尊崇。通州区的双拥工作,正以这样的点滴行动,凝聚起“强国复兴有我”的磅礴力量。(李娜)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