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年来,秦灶街道袁桥村积极探索从“单向输出”到“多元参与”的路径,以小板凳课堂为抓手,推动理论宣讲的供给侧改革,让党的创新理论跳出文件,在民生服务里传递温情,在突发事件中快速响应,走出了“理论惠民”的实践之路。
“板凳课堂”凝聚共治共识
“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咱们既要懂政策,更要会做事,把社区的事当成自家事来办。”在袁桥村10组开展的“板凳课堂”主题党日活动中,党员代表杨建夫正结合自身经历,用朴实话语解读“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几张小板凳围坐成圈,居民们听得认真,时不时插话提问,讲到“为民服务”时,有人提起网格员帮行动不便的老人完成待遇资格认证的小事;谈到“担当作为”时,大家想到秸秆禁烧工作中党员带头巡查的场景。一场宣讲,不仅让理论入了耳、入了心,更在潜移默化中凝聚起“社区事大家管”的共识,鼓励更多的居民从“听故事”变成“讲故事”,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民生温度”激活共治热情
“顾叔,最近身体怎么样?这是给您准备的慰问品,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八一”建军节,袁桥村退役军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带着慰问品,来到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顾建均家中,询问近况,倾听他的军旅故事,并叮嘱他按时服药。简单的走访,让退役军人感受到了“回家”的温暖。为了更好地解决退役军人的急难愁盼,袁桥村还整合村内的超市、餐饮等资源建立“15分钟拥军服务圈”,用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让退役军人真切感受社区的关怀,激发他们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退役军人张德军常说:“社区这么照顾我们,我们也得为社区出份力,这才是军民同心。”

“快速响应”彰显共治效能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网格员是连接群众与部门的“桥梁”。网格员小王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通京大道铁路涵洞北路段绿化带上的电信通信设备出现倾斜,部分线路已断裂。当时正值台风天气,风力较大,设备随时可能倒塌,不仅影响通信,更危及过往行人安全。网格员第一时间设置安全提醒,并联系社区及部门工作人员现场查看,尽快处置,保障通信设备正常运行,维护居民安全。此次事件的高效处置,得益于“发现—上报—联动—解决”的闭环机制,多方力量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合力,让“各管一段”变成“协同共治”,用实际行动守护了群众的安全与便利。

下一步,袁桥村将持续深化“板凳课堂”的互动模式,邀请更多有经验的居民、行业能手走进课堂,把政策解读与实际需求结合得更紧密。同时,通过扩容“网格、邻里服务圈”的覆盖范围,将服务对象延伸到低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建立“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的动态对接机制,让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让群众的声音真正成为推动发展的力量。(施红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