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30日南通讯 23日,南通二院第二届中青年医师手术技能大赛迎来“骨科专场”。从微创关节镜到高龄骨折手术,从股骨头置换到精准复位,看骨科医师如何以“钢筋铁骨”守护患者健康。
高龄手术“能手”,让老人重获行走能力
“创口一定要小,闭合复位不切开骨折断端,要保证老人术后还能再站起来!”施辉医师为一名百岁老人实施股骨粉碎性骨折髓内钉固定术时,对团队里年轻医生们的一句叮嘱让场外评委纷纷动容。
老年患者骨折手术被称为“走钢丝”,不仅需要攻克复杂骨折的技术难关,更要直面患者心肺功能衰退、基础疾病缠身的生死考验,对医师的综合能力要求极高。不过对南通二院骨科而言,这早已是“家常事”——科室至今保持着南通地区106岁骨科手术的最高龄纪录,并且每年让数十位90岁以上老人重获行走能力。
施辉医师正是这份技术传承的中坚力量:术中他不仅精准完成骨折复位与髓内钉植入,更全程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每一步操作都兼顾“治疗”与“安全”。“给高龄老人开刀,既要技术硬,更要心思细。这台手术,配得上100分满分!”评委的一句点评,是对施辉医师手术技艺的高度肯定,更道出了南通二院骨科“生命至上”的初心——年龄从来不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只在如何去为生命争取最大可能。
运动医学“巧匠”,关节镜下的“绣花功夫”

运动医学科钱文彬主治医师带来肩关节镜下巨大肩袖损伤修补术。关节镜手术以“微创”为核心,考验医师在狭小空间内的精细操作能力——镜头下的每一处探查都需精准定位,每一步的探查清理都需小心谨慎。
术中,钱文彬手持器械稳稳探入关节腔,在直径仅4mm的关节镜通道内,他精准定位损伤肩袖(冈上肌腱),专用高强线锚钉严密缝合固定。“这类关节镜微创手术,操作精准,缝合可靠,重建肩关节动力结构,利于患者快速康复,早日重返健康、生活!”钱医师边操作边讲解,展现运动医学的独特魅力。
骨科“后浪”,破解股骨骨折难题

33岁的冯爽主治医师是当日最年轻的选手,他要挑战的是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术。股骨粗隆间骨折多见于老年患者,闭合复位要求医师仅凭透视影像判断骨骼位置,避免切开复位对患者造成额外创伤,对“手感”和空间判断能力堪称极致考验。
冯爽站在手术台旁,面对复杂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他在C臂机透视下,徒手牵引复位骨折块,经皮插入动力髋螺钉,一次性通过颈干角130°的骨骼通道。“年轻人手稳心细,微创切口仅4cm,相当出色!”现场评委连连点赞。从“跟台学习”到“独立主刀高难度骨折手术”,这位年轻医师的成长印证了二院骨科“传帮带”——青年医师已扛起微创技术大旗。
关节置换“熟手”,精准完成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李卫华副主任医师带来了左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这一手术常用于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等疾病,不仅要求假体植入位置精准,以保证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还需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在术中做好出血控制等关键操作。
术中,李卫华动作沉稳有序,从显露术野到处理股骨近端,每一步都精准规范。在植入人工股骨头假体时,他通过细致的测量和调整,确保假体角度和深度恰到好处。“让患者术后能尽早恢复行走,每一个环节都不能马虎。”操作展现了他扎实的技术功底,也体现出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关注。
从年轻医师挑战高难度微创术式,到资深医师为百岁老人护航,第二日的比赛不仅是技术比拼,更展现了南通二院骨科的“传帮带”传统——年轻医师在前辈指导下快速成长,前辈则在实战中为后辈树立标杆。
明日,大赛将迎来更多科室医师登场。二院医师如何以刀为笔,书写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冯健 姚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