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22日南通讯 7月20日下午,在通州区文化馆86号会客厅,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摄影沙龙,引来众多摄影人和文艺评论人的关注。这场题为《影像的温暖》的主题摄影沙龙,围绕正在展出中的《从前慢——通州区“图说非遗”影像特展》展开研讨,旨在进一步挖掘影像内涵,探讨其在传统文化记录与传承中的价值。活动由南通市摄影家协会、通州区文联、通州区文广旅局主办,南通市摄协摄影评论委员会、通州区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通州区摄影家协会承办。

《通州区“图说非遗”影像特展》以“从前慢”为主题,精选110幅作品,用摄影人的视角,聚焦国家级非遗童子戏、蓝印花布、板鹞风筝以及荷花盘子舞等,同时也以图像的方式,呈现了近30位老手艺人的精彩人生故事。画面定格民间传统集市的热闹场景,重现农业社会“慢时光”的生动场景。特展自7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已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观展。

沙龙活动由通州区摄影家协会主席吴霄云主持。通州区文化馆馆长王彦芳介绍了通州非遗的背景,策展人张帮发、作品主创人员捷飞分享了展览理念和创作思路,影友代表张峰、卞国成分享了观展感悟。
南通市摄协摄影评论委员会主任毛伟认为展览意义重大,既是抢救性记录,也唤醒了文化记忆,促进了技艺传承。优秀的非遗影像,记录的是鲜活的人物与生动的文化。本次展览堪称通州摄影师献给家乡的深情告白。南通市摄协摄评论委员会副主任曹海东评价展览很独特,不仅以非遗传承为中心,立体呈现通州人民意识变迁与文化传承脉络,而且在作品遴选与展陈设计上,也经过了精心提炼,使得内容丰富多彩、艺术氛围浓郁。
南通市摄协名誉主席顾华认为《图说非遗》影像展用影像生动诠释了通州非遗的深厚底蕴与时代魅力。展览唤醒了我们共同的童年记忆,搭建了文化传承的代际桥梁,也是摄影艺术与非遗的精彩对话。
南通市摄协主席周建江对非遗影像特展和摄影主题沙龙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认为举办影评沙龙,既有助于南通摄影界理论水平的提升,同时对摄影创作实践有积极推动作用。
通州区文联主席许君表示,通州是江海文化的重要承载地,拥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凝结着民间的智慧。近年来,通州也一直在推动非遗的传承、保护与创新,而摄影在其中扮演了独特的角色,并希望全区摄影家们深耕本土,做文化的“记录者”;守正创新,做文化的“传播者”;凝心聚力,做文化的“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