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6日南通讯 为丰富青少年暑期生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月15日,秦灶街道带领辖区未成年人前往南通通作家具博物馆共赴一场“体验榫卯技艺 传承工匠精神”“爱心e课堂”,研学通作非遗,领略神奇榫卯技艺。
探秘通作 领略千年智慧

活动伊始,馆长陈云深入浅出地讲解榫卯结构“不费一钉一胶而牢固千年”的工艺奥秘,解读透雕蝠寿纹“福泽绵长、寿运亨通”的文化寓意。孩子们在惊叹于榫卯精密咬合的力学奇迹中,读懂古人“天人合一”的造物智慧;在细品雕花图案的精巧构思时,古老技艺可触可感。
“理”润童心,树立文化自信

“小朋友们,王金祥伯伯就是这些家具的制作人,他成立了自己的设计工作室,以明清古人的智慧为基础,融合现在大家的审美,制作了这些家具,小朋友们,这就是传承和创新。”在青骑兵儿童专题宣讲环节,崇川区青骑兵朱鸽以“‘匠心榫卯’挺起文化自信的脊梁”为题,用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让孩子们感受到南通匠人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匠心品质,增强文化自信。
亲子协作 共筑匠心传承

在亲子家庭动手组装榫卯小板凳过程中,陈云仔细讲解每一块木块组装材料的用途与槽口特点,一榫一卯之间,一转一折之际,一张稳定性强、承重力大又富有艺术感的小板凳制作完成。对准、嵌入、敲实,孩子们在家长帮助下扮演“小小木匠”。这一体验过程给孩子们带来了拼接的乐趣,同时也考验了孩子们的耐心、细心和毅力,深刻领悟到“榫卯”这一古老智慧所代表的严谨、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本次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沉浸式体验,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假期生活,更在触摸和互动学习中,将南通的历史文脉与精湛的工匠精神深植于新生代心中,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注入了新活力。
下一步,秦灶街道将以“精准服务、资源整合、多元联动”为抓手,持续用心打造“爱心e课堂”品牌,推出更多“接地气、有温度、见实效”的活动,让秦灶成为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沃土。(徐星晨 徐恬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