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16日南通讯 为充实青少年暑期文化生活,厚植文化自信根基,西亭镇通过创新开展全民阅读系列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近日,由西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联合多方力量精心策划的“西亭故里 阅读有你”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正式启幕。
书香伴暑假,阅读润童心
草庙村暑托班内书香弥漫,全民阅读活动在孩子们的期待中温馨启幕。书屋工作人员用彩绳和绘本搭建起“童话隧道”,低年级的孩子们捧着《昆虫记》围坐在一起,不时为发现书中的瓢虫折页发出惊喜的欢呼。高年级组则开展了“时空邮局”特别企划,孩子们将写给未来自己的书信夹进《城南旧事》的扉页,墨香与憧憬在夏风中轻轻荡漾。
除了常规阅读,书屋还设计了“故事盲盒”抽签会,每个盲盒里装着不同主题的经典段落,抽到《海底两万里》的孩子获得了贝壳书签,拿到《小王子》的则学着用皱纹纸制作玫瑰花。随着活动深入,原本羞涩的儿童也开始主动分享《草房子》的读后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用方言演绎着《神笔马良》的片段。书屋墙上的“阅读树”贴满了孩子们的手绘树叶,记录着这个夏天与文字相遇的每一次心动。当夕阳透过玻璃窗在书页上投下斑驳光影时,许多孩子仍沉浸在《夏洛的网》的故事里,这个充满书香与童趣的夏日记忆,正在字里行间悄然生长。


当阅读遇见非遗,剪纸艺术进课堂
阅读活动巧妙融入了非遗元素,让传统文化在书页间焕发新生。一场别开生面的“阅读+非遗”活动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举行,活动特别邀请了剪纸老师现场教学。孩子们首先读了《中国民间故事》,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用红纸剪出了故事中的经典形象,小小剪刀在纸间飞舞,不一会儿,嫦娥奔月、十二生肖等图案就跃然纸上。
“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这些故事,今天能亲手剪出来,感觉特别有意思!”参加活动的乐乐小朋友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活动将阅读与传统技艺完美结合,既培养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又让非遗得到了活态传承。或许这就是文化传承最美的模样——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让传统的根系,在童真的土壤里自然生长,终有一天会开出属于这个时代的花朵。

红色书香之旅,传承先贤精神
20余名身着整齐校服的中小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李春鸣纪念馆,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阅读之旅。在古色古香的纪念馆展览角,讲解员指着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和珍贵的馆藏书籍,深情讲述爱国教育家李春鸣先生“教育救国”的感人事迹。孩子们围坐在书桌前,小心翼翼地翻阅着《李春鸣教育文集》的影印本,时而低声交流,时而认真记录。
在阅读角,五年级学生正一笔一画地写下:“李爷爷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坚持办学,我要学习他刻苦读书的精神,长大后也要为家乡教育事业作贡献。”其他同学也纷纷贴上自己的感悟卡片,五颜六色的便签很快铺满了整面墙壁,宛如一片思想的田野。
在纪念馆中央的李春鸣铜像前,同学们用稚嫩却坚定的声音齐声朗诵:“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铿锵有力的诵读声在展厅内回荡,与墙上“教育救国”的题词相互呼应。活动结束后,许多同学仍久久驻足在展柜前,凝视着李春鸣先生留下的书画。这场特殊的阅读之旅,不仅让孩子们触摸到了历史的温度,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爱国与求知的种子。


此次西亭镇“西亭故里 阅读有你”全民阅读活动,展现了西亭镇让文化服务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西亭镇将持续创新“文化+暑期”服务模式,立足本土特色打造“三味课堂”:一是增添“乡土味”,结合端午制香囊、七夕乞巧等传统节俗,开展“非遗里的节气”主题阅读;二是突出“青春味”,针对青少年特点设计“剧本游读”“文创手作”等互动体验;三是保留“书香味”,在农家书屋开设“学长领读”“亲子共读”等特色项目,为乡村振兴培育有根有魂的新生力量。(童轩 西亭镇党建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