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志愿实践小分队,走进崇川区文峰街道三里墩社区,联合多部门开展为期一周暑期志愿实践活动,为居民呈上独特文化盛宴。

非遗香韵:传承千年智慧
在社区活动中心,志愿者卢宸言以图为引,为20余组青少年家庭讲述香料文化史。从丝绸之路的香料贸易,到《本草纲目》的记载,孩子们在“香料地图”前感受中外文化交流。其中,最受欢迎的非遗香包制作环节热闹非凡。社区备好艾草、丁香、陈皮等中草药,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将香料装进布袋制成香包。这些香包既是非遗技艺的“活态载体”,又拉近亲子距离,成为沟通的文化桥梁。

红色记忆:对话历史长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志愿者金煌捷在红色历史分享课上,带领居民重温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实践团队精心设置“归巢领读”环节,返乡大学生以独特方式展现历史。活动中,78岁居民陈老先生分享亲身经历。最后,孩子们在“红色心愿墙”写下感悟,铭记先辈付出。此次活动,让红色精神在代代传承中熠熠生辉。

八段锦风:搭建跨代桥梁
在养生小课堂上,志愿者周亚涛妙招频出。他带领30余名老人练八段锦,将动作口令编成顺口溜,用人体穴位图展示养生原理,还配上卡通示意图,让古老功法重焕生机。“养生锤DIY”环节同样暖心,实践小队准备好材料,手把手教老人缝制。章翠兰奶奶拿着自制养生锤,开心表示比买得舒服,还有太阳的味道。
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志愿实践小分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他们通过非遗手作连接祖孙情,以双语教学让红色历史“活”起来,用养生文化搭建代际沟通桥梁。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让辖区青少年和居民认识到文化传承的真谛,并非复制历史,而是让传统绽放新活力。活动带来七彩假日,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意义。(戴思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