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近日,南通市崇川区虹桥街道新桃园小区8号楼的居民们心情格外舒畅,困扰他们许久的二楼公共平台问题得到圆满解决。“现在走路心里踏实多了,晚饭后还能和邻居在平台上活动活动,多亏党员们把这事记在心上、抓在手上。”居民王伯伯笑着说道。
这个二楼公共平台是该楼居民每天上下楼的必经之路,但因年久失修,变得坑洼不平,雨天积水、晴天扬尘,给居民尤其是老年住户带来诸多不便,成为大家的一大隐忧。

面对居民的困扰,今年年初,虹桥街道桃坞社区党委迅速行动,启动“党员首议”机制。党委书记赵颖玫组织圆信网格党支部12名党员骨干召开专项议事会,党员们带着前期收集的28户居民意见展开热烈讨论。有着49年党龄的老党员徐锦林率先提议改造平台,并表示要发挥桥梁作用,将群众诉求转化为具体方案。会议当场成立党员攻坚小组,由徐锦林任组长,牵头对接各方。
在随后的三个月里,党员小组积极践行“首议—首办”责任制。他们协同街道城建办多次走访市政部门协调资金,邀请住建专家现场勘测,组织业委会、居民代表完善方案。徐锦林带领党员志愿者主动承担施工期间的每日巡查,建立问题“即发现即整改”机制。施工期间,由6名党员组成的质量监督小组建立“三查”制度,严格把关材料进场、工艺标准和安全防护。

然而,改造过程并非一帆风顺,管线迁移、施工噪声、地基防水等实际困难不断出现。社区党委灵活搭建“现场议事角”和多方联席会议,让施工单位、市政部门、居民代表面对面沟通,及时化解矛盾十余个,确保工程平稳推进。
如今,防腐木地板严丝合缝铺设完毕,昔日令人提心吊胆的“摔跤场”彻底改头换面。新平台不仅平坦稳固,防滑性能也显著提升,充分兼顾了适老需求。桃坞社区通过此次改造,成功实践了“党员首议—群众评议—协同办理”的基层治理新路径,党员们用实际行动把实事办到了群众心坎上,彰显了“党员首议”制度在基层治理中的强大生命力。(魏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