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法院:用科技画笔,绘就数字司法新图景
2025-07-03 10:0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讯 在司法改革与科技浪潮交织的时代背景下,海门法院积极投身数字化建设,一系列创新举措不断涌现。从司法拍卖中的数字人“上岗”,到智能辅助系统重塑审判生产力,再到构建数智法院生态,海门法院正以科技为翼,推动公平正义加速前行,为数字法院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海门经验”。

数字人“上岗”:司法拍卖服务革新

在海门法院执行局办公室,书记员小李兴奋地分享一则消息:“我们法院的法拍房有数字人当讲解员啦!”执行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施继业证实,在京东司法拍卖频道,数字人对房屋结构、周边配套及瑕疵说明等讲解清晰。

以往介绍一套法拍房,工作人员需来回跑好几趟。如今,依托自然语言处理及大数据技术诞生的数字人“上岗”,带来了全新变革。在京东网司法拍卖平台,这位数字人讲解员已成“网红”。走进数字人讲解的虚拟空间,拍品细节清晰可见,参与法拍的买受人表示,以前看图片模糊,现在有数字人“实地”看房,心里更踏实。

数字人不仅能呈现房屋细节,还能自动抓取权属信息、区位优势等关键数据,经法院审核形成透明信息链。它如同专业房产顾问,精准解析瑕疵说明与评估报告,回答潜在买受人常见问题。数字人的引入,实现了从“人跑腿看房”到“数据跑路展示”、从“单向公告告知”到“智能交互答疑”的转变。某起房产拍卖中,数字人讲解使咨询量提升40%,成交周期缩短近一半,有力证明了“科技 + 司法”让资产处置更高效、亲民。

智能辅助系统:释放审判新效能

海门法院“全场景智能辅助系统”在第七届“中国法研杯”司法人工智能挑战赛上荣获“法律大模型场景创新应用”一等奖,这一荣誉见证了其在人工智能司法应用领域的深耕成果。

该系统构建的“双层训练”机制成为行业典范。基础训练层赋予系统专业法律能力,属地优化层结合本地司法实践形成良性发展闭环,使系统能适应复杂的司法环境。技术架构上,采用“双轮驱动”模式,构建法律知识图谱并运用检索增强生成技术,实现智能问答精准化,为法官提供便利。

在审判实践中,系统展现出高效能。“辅助阅卷”功能减少法官阅卷量与时间,提高疑难复杂案件一庭闭庭率。无书记员庭审记录与“笔录精简”“庭审回溯”功能配合,释放书记员工作效能。某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系统自动提取关键证据,法官当庭宣判时间较传统流程缩短70%,推动了“简案快审、繁案精审”的现代化审判格局,实现审判效率质的飞跃。

数智法院生态:构建司法服务体系

海门法院积极构建全链条、多维度数字司法生态,在诉讼服务、审判执行、基层治理等多个层面取得显著成效。

在诉讼服务端,“支云庭审”打破时空限制,异地当事人通过手机“面对面”解决纠纷;“诉服 e 空间”搭建线上会话空间,90%诉讼事项可线上办理,当事人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立案等全流程操作。

审判执行端,全流程无纸化办案成效显著,98%的民商事案件实现覆盖,电子卷宗随案生成率达100%。智能设备替代传统纸堆,案件材料集中管理、高效流转,提升办案效率。

基层治理,“融合法庭”下沉街道村社,内嵌多元化解平台,将司法服务延伸至基层末梢,通过“云端办、线上审、基层解”模式,把矛盾纠纷化解在群众“家门口”。

在组织保障层面,海门法院创新“法官 + 技术”协同机制,法官与技术团队联合办公,及时解决136项实践问题,消除业务与技术隔阂。院党组成员牵头调研小组推动系统迭代,智能辅助功能三次重大升级,“决策支持、业务主导、技术跟进”体系确保科技应用贴合司法实际需求。

“科技不是冰冷的工具,而是温暖的桥梁,连接着司法与人民。”海门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杜开林的话语道出了数字化建设的初衷。海门法院以数字之力深耕司法领域,不仅提高了司法效率,更让人民群众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与科技温暖。站在新起点,海门法院将继续秉持创新精神,在数字赋能司法的道路上探索,为数字法院建设贡献更多“海门经验”,让公平正义在数字时代更加彰显。(张美芳)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