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丽钢:匠心深耕一线 创新点亮光明
2025-07-01 18:1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7月1日南通讯 6月30日,在海门区宏顺小区配电房内,一个身着工装的身影,正站在控制柜旁,手持测量仪对设备进行局放试验。他就是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共产党员、“创新达人”侯丽钢。“七一”前夕,他选择下沉到生产一线,这也是他以服务“零闪失”为目标践行“匠心”的寻常一天。

李松/摄

扎根基层一线  从“新人”脱变成“达人”

在国网南通市海门区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班的档案柜里,几本封面浸染油渍的笔记本静静陈列。翻开内页,左边是密密麻麻的断路器波形分析图,右边是清秀工整的技术笔记——这是侯丽钢2017年入职初期的“夜校”见证。

研究生毕业的侯丽钢没有“高”看自己,而是潜入到一线,跟师傅们在设备上摸滚打爬。白天一身汗水在现场干活收集资料,晚上挑灯整理数据、钻研图纸。新婚燕尔时如此,女儿诞生后亦然。“少了睡眠,挤出了时间;少了陪伴,却读懂了设备‘脾气’。”侯丽钢通过“夜校”实现了技术上的一个个突破。

那是入职第二年,侯丽钢在变电站主变检修时,发现变压器顶部弧面光滑,安全带悬挂困难。于是,他蹲在设备旁琢磨了2个多小时,当场画出了10余种设计方案。为了尽快把方案变成现实,下班后他顾不上回家,又一头钻进创新工作室,继续白天的研究。多少个夜晚,他就是这样,不是在考虑结构,就是在选择材料,反复制作试验,还用3D扫描仪记录数据,并多次去退役变电站现场检验。通过比较论证,最终研制出了《新型变压器专用保险带悬挂装置》。

该装置有效解决了传统挂钩在变压器上部无法固定的问题,获得了省电力行业优秀QC成果二等奖,并在行业被逐步推广应用。也正是凭借着扎实的基层实践与敏锐的洞察力,侯丽钢迅速从一名“新人”成长为专业技术“骨干”。2020年,他获得了江苏省“创新达人”称号,成为系统内最年轻的“达人”。

李松/摄

发挥“乘数效应” 让“小努力”变得伟大

“再小的努力,乘以365都会变得伟大。”这是侯丽钢常常说的“乘数效应”。日常工作中,他把修改一条流程、测试一组数据、优化一个算法都看成每一天的“小努力”,并通过“乘数效应”,使之变得伟大。

针对无人机巡检电池余量与巡航效率之间的矛盾,他连续3个月跟踪测试,记录不同温度、风速下的电池衰减曲线,并通过电压检测、飞行时间累加、等效电路集成等多次试验,用推导电池续航时间预测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

面对复杂的变电站综自改造、主变调换等项目,侯丽钢坚持“日清日结”工作法:每晚分析当日问题,制定改进方案。经年累月,这些点滴积累汇集成解决常见问题的“技术宝典”,让他在变电检修领域越来越游刃有余。

个人的坚持固然能创造价值,但团队的协作更能迸发奇迹。在青年团队的培养上,侯丽钢把“乘数效应”当成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的创新密码,使之发挥得淋漓尽致。“侯哥教会我们,创新不是高不可攀,而是藏在每天的努力里!”只要提及侯丽钢,该公司创新团队成员杨嘉晨等人都如是评价。

一次,在听到老师傅抱怨开关柜特性测试繁琐且易出错时,侯丽立即召集年轻同志,组成攻坚创新团队,并从退役变电站拉回一台断路器。随后,将小组成员杨嘉晨、唐天笑、陆骢、石金波等人分成不同的小组,每组试验不同的连接介质,了解断路器的机械振动特性,第二天再将各个小组的测试数据进行比较总结,连续数日记录上千组波形,将参数分析精度提升到了新高度。

最终,由他主导研发的《断路器手机智能专家诊断程序》实现了采用智能手机作为断路器振动信号采集器,解决了传统测试操作繁琐、费事费力的问题。该成果获得全国电网智能运检大会二等奖、全国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三等奖。

李松/摄

直面专业挑战 确保“数智化”电网安全

2022年,侯丽钢担任供电服务中心副主任后,他的战场也从变电站延伸至配电网。面对配电运维的复杂挑战,他利用平时的知识积累,从基础做起,将智能化革新注入每条线路。

考虑到分布式光伏随机性、间歇性和分散性给电网调度带来的影响,侯丽钢及时推进规约转换器、采集控制棒的可调、可控、可观、可测“四可”建设,通过该项目实现对光伏逆变器的设备信息、运行状态、调节控制以及发电数据的采集和转换,以及上级终端对光伏电站的刚性控制和柔性调节,并结合本地控制策略调节电能质量。目前,该项目在海门地区已大范围应用,精准识别辖区光伏可开发潜力。

同时,侯丽钢还全面推行配网全自动FA投退流程线上化。在他主导下,海门配网故障隔离已实现FA全覆盖,逐步实现了“主干线故障自动隔离、转,分支故障不进站,用户故障不出门”的故障处置模式,电压质量指数也跃居南通榜首。这些创新成果如同神经网络,确保了“数智化”电网安全,让海门电网在智能化转型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油污笔记本上的公式推导,到配网智能化的全域实践,侯丽钢用8年时间书写了“坚持即伟大”的电力人生。2024年,侯丽钢获得了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他的创新之路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日复一日的迭代:在智能电网建设浪潮中,这位青年劳模正以朴素的“匠心”,为电网安全写下坚实的解,照亮海门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未来之路。(虞诗佳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