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27日南通讯 蕴藏着璀璨文明成果和无尽思想智慧的中华传统文化,如同一座瑰丽的宝库静待后人深入挖掘、赓续传承。6月27日,南通市海门区正余镇图书馆开展了一场以“共读哪吒闹海,共赏中华文化”为主题的阅读活动,正余幼儿园的二十多名小朋友在妙趣横生的阅读中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

电影《哪吒2》中的角色曲《就是哪吒》旋律带火、充满力量、令人难忘。活动伊始,阅读活动领读人袁柏和小朋友们共同欣赏了由二十四伎乐国风乐团和合肥磐石机器人乐队合奏的歌曲《就是哪吒》。机器人“寂静”“大手”等演奏的架子鼓、吉他、贝斯等西洋乐器和国风乐团演奏的琵琶、竹笛、唢呐、古筝、扬琴等中国传统乐器,让科技和文化邂逅、传统和现代交融,展现了中华传统艺术传承和创新的无限可能。
“商朝时期,陈塘关总兵李靖的夫人怀孕三年零六个月后,竟生下一个肉球。”阅读活动领读人袁柏手持绘本,将《哪吒闹海》的故事娓娓道来。生动的讲述和跌宕的情节引人入胜,小朋友们个个全神贯注、听得津津有味。“出生时便被视为妖怪的哪吒,面对自己犯下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这种勇敢的行为打破了人们对他的成见。”小朋友们在读后感分享环节你一言我一语。
已跻身全球影史票房榜前五的《哪吒之魔童闹海》,不仅拥有超越想象的宏大特效,许多画面设计还蕴含着制作团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展现了中国影视艺术的深厚底蕴。活动上,袁柏从传统文化维度对电影的配色、场景设计、人物造型、角色兵器等开展解析,帮助小朋友们读懂电影中的东方美学、中式浪漫。比如,两个结界兽的形象设计灵感来源于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哪吒的发型设计复刻了中国古代儿童发型“总角”、玉虚宫的场景设计借鉴了宋徽宗赵佶的名画《瑞鹤图》等。

活动最后,正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表演了学校老师荣园园为本次主题阅读活动精心编排的舞蹈。他们一个个眼神坚定、动作有力,认真模仿着哪吒的标志性动作,仿佛自己就是那个电影里可爱的小英雄。透过欢快的舞蹈,他们尽情舒展身心,也展现了儿童独有的童真与活力。
盘古开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反映中国人民勇敢无畏、不惧艰难精神的故事还有很多。下阶段,正余镇图书馆将积极利用馆藏资源,围绕“中国故事”开展多样阅读活动,让更多人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姜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