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家门口的一口热乎饭,能带来实在的温暖。当下,社区食堂正成为城市中关乎居民幸福的关键存在,崇川区文峰街道厂北社区人大代表积极作为,为辖区居民解决用餐难题,让社区食堂充满“民生温度”。
调研破题,找准民生需求
今年以来,厂北社区人大代表多次深入小区,针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和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做饭难、吃饭愁”的问题展开调研。代表们与居民面对面交流,梳理出“就近就餐难、口味不合宜、孤独感突出”三大痛点。为解决这些问题,代表们将履职触角延伸至居民生活角落,与社区、物业、企业等多方协商,最终在锦安花园 1 号楼打造出社区食堂。这一举措,让社区食堂成为社区最具烟火气的角落。
协同共治,保障长久运营
食堂建成后,如何让其长久运营,让群众吃得好?代表们用“绣花功夫”将民生需求转化为治理实践。在人大代表指导和政策帮扶下,社区与原喜来恰早饭店达成合作,多方协同、精细管理。在饭菜口味、服务项目上下足功夫,保持菜品丰富度的同时,将人均餐标控制在12-15元,实现“好吃不贵”。厂北社区食堂的“烟火气”背后,是人大代表“多元共治”的智慧结晶,小小食堂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动样本。
民主聚力,提升服务品质
为满足老年人和新就业群体“便捷、实惠、卫生”的用餐需求,厂北社区食堂在细节处彰显关怀。食堂内,饮水设备、医药箱、充电线等服务设备一应俱全。正午时分,食堂热闹非凡。老人们围坐一起吃饭唠家常,外卖骑手小李结束配送工作后,能在食堂充电、喝上免费温水。他感慨:“以前忙起来连口热饭都吃不上,现在顺路就能来这儿,还能歇脚充电,太方便了!”
厂北社区食堂已不仅是解决温饱的场所,更是人大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从调研发现问题,到协同共治解决问题,再到民主聚力提升服务,人大代表通过实际行动,在社区食堂这一方小天地里,凝聚各方力量,将民生小事办成暖心实事。这氤氲的烟火气,是人大代表用履职初心熬煮的“幸福食光”,以民主温度,温暖着每一位居民的心,生动诠释了基层民主在百姓生活中的深刻内涵。(石云)